她用生命的最后余光照亮他人

邯郸市红十字会有关工作人员向杨海燕家属(左)颁发荣誉证书。本报记者李惺刘琛敏摄
6月9日16时24分,35岁的杨海燕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当日,杨海燕的家人强忍着悲痛,帮她完成了遗愿:将其器官无偿捐献出来,让她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和升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窦剑介绍,杨海燕捐献的肝脏、肾脏和眼角膜将在5个人身上得到延续。
身为中共党员的杨海燕来自邯郸市磁县,2014年10月,她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邯郸市红十字会的一名正式员工。去年10月,她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在生产的前一天,她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这本是一个幸福的家庭,谁知,2017年5月20日灾难来临,杨海燕突发脑疝,辗转多家医院抢救治疗,依然没有意识,不能自主呼吸。“生前,她曾多次向我们和家人表达无偿捐献器官的想法。”杨海燕的同事张静告诉记者。
6月7日凌晨,病危中的杨海燕从邯郸市中心医院转到省三院的重症监护室。6月9日16时24分,噩耗传来,杨海燕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16时27分,省三院有关专家开始进行获取手术。在这惊心动魄的一个小时里,专家们顺利地将杨海燕带着体温的一个健康肝脏、两枚健康肾脏和一对眼角膜取出。
随后,恢复遗容、集体默哀、三鞠躬,河北省、邯郸市红十字会和省三院有关医护人员为杨海燕举行了一个简短而庄重的仪式。河北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说:“杨海燕的肝脏移植到了省三院的一名中年男子体内,剩下的肾脏和眼角膜将会由‘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进行及时分配。经上报我国红十字会确认,她是我国红十字会系统在职工作人员中首位器官捐献者。”
最后,邯郸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王俊玲为杨海燕的爱人颁发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荣誉证书”,她哽咽着说,杨海燕是邯郸市器官捐献工作的推动者、见证者,更是践行者,她诠释了一名“红会人”的爱心情怀。
当晚,杨海燕的遗体被送至邯郸市磁县殡仪馆,6月11日将进行火化。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