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新闻中心 包罗万象 正文

老年人精神孤独情感缺失 养老院成无奈归宿

时间:2013-10-15 10:04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来自广州市民政局的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全市有126.4万名60岁以上户籍老人,占户籍人口总数15.4%,预测2020年年底将达到180万人。

  与此相对应,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58 家,养老机构入住人数约2.2万人。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部146个,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约为1.25万人。

  重阳节前夕,记者来到广州一家住有3000位老人的养老机构广州寿星大厦,他们有为自己年轻一回的“乐活一族”,有卖掉房子买断养老院套间的“时尚夫妇”,也有身患重病被迫住进养老院的耄耋老伯……

  通过与他们的交谈,记者发现,这些老人们的物质需求并不多,比较容易满足,而精神上的孤独、情感上的缺失,则是更为严重的问题。

  无奈归宿

  叶伯是广州本地人,说到为何住进养老院,81岁的他重重地叹了口气:“无可奈何!”

  七年前,叶伯的老伴因病去世,叶伯搬到儿子家住。“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多年前出国了,最近一次见面是前年春节。另一个儿子在广州的一家公司上班,儿媳是小学老师,两人都是早出晚归。”

  跟儿子住一起后,白天家里无人做饭,老人只能去小区的一个茶居消磨时光。

  两个月前,叶伯因糖尿病病情加重坐上了轮椅,从医院转进了寿星大厦。除了糖尿病,他还患有冠心病、高血压,每天要吃六七种药。说到病情,叶伯的眼神一下子黯淡下来。

  “谁不想三代同堂?我也是无可奈何。请保姆呢?我都请到怕了。”老伴去世前瘫痪多年,叶伯家先后请过十几个保姆,没有一个称心。

  养老院里的饭菜量很足,而且定时定点送到床前。叶伯吃完早饭后,就去晒太阳、打麻将或看电视。自从他住进养老院,儿子、儿媳曾来探望过几次,每次叶伯都急着赶儿子走,“他来一趟就要耗费一天,太耽误事。”

  乐活养老

  70岁的孙姨和76岁的丈夫陈伯是养老院的“明星”,不仅因为他们能歌善舞,还因为当年他们与孙姨的父亲同时入住寿星大厦,可谓“两代同堂”。

  十多年前,孙姨的母亲去世,孙姨担心年迈的父亲待在家中睹物思人,心情低落,便和陈伯商量让父亲换个地方住。2000年,孙姨、陈伯和父亲一起住进了寿星大厦。

  “这里的生活非常简洁自然。我们花了九万元买下这个套间,每个月再交一千多元管理费,其他什么都不用操心了。而且这里只有‘同龄人’,我们就像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无忧无虑。”孙姨对自己的养老院生活很满意。

  更为重要的是,寿星大厦附近就有一家医院,“有些老人跟我说,如果不是住在这里,得到及时治疗,恐怕都死了好几回了呢!”陈伯告诉记者。

  “上午我俩去歌舞队排练节目,一直排练到十点,下午陈伯就在家里练唱歌,我进厨房做做饭,每天都像是在过节一样。”孙姨说。“我们住在这里,既为女儿们减轻了负担,自己也不必再为带孙儿而劳累。”孙姨说。

  卖房养老

  72岁的罗伯和68岁的朱姨今年一月份搬进寿星大厦,但朱姨原本并不打算入住,她只是想买下寿星大厦的套间作投资。“但是我们买下来后,决定自己搬进来住。”朱姨说。

  罗伯和朱姨原来都是广东粤剧院的粤剧演员,“以前住在碧桂园,四房一厅,其实也挺好,但毕竟不可能有人上门照顾我们,邻居们也都是关起门来,‘潮州二胡——自己顾自己’,到了这里,大家都有来往,彼此关怀。”

  但做出这个决定,不仅家里子女不理解,亲戚朋友也觉得愕然,“儿子劝了一夜,女儿还让我俩搬过去和她同住。她可能觉得我们好凄凉,其实不是的。”朱姨说。

  现在,朱姨每周的时间都排得满满的:周一、三、五要教其他老人跳舞,周二和周六要教唱歌,周四要表演粤剧,剩下周日就是固定的家庭团聚的日子。

  其实,早在30多年前,罗伯就被查出患有鼻咽癌,七年前,朱姨也查出患有乳腺癌。“关键是老人不能有‘等死’的自暴自弃的想法。”罗伯说。(记者 张林 实习生 赵阳欢 通讯员 杨贵轩)

相关新闻:

不少老人“躲”在养老院过节 称回去不方便

老人在养老院摔伤 多处骨折索赔10万

男子将97岁父亲丢地下室 称负担不起养老院费用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