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店家关门前恶意骗顾客办卡 卷款跑路
办了预付式消费卡,店家却突然关门了,这样的纠纷在市场上比较常见;但也有一些诚信商家主动为消费者退卡,让人倍感欣慰。但是,市场上竟然还有一些不良商家,明知道自己的店即将关门,却仍然恶意忽悠上门的顾客办卡,而后卷款跑路!据悉,有些不法分子专门利用此种手段进行诈骗,消费者须提高警惕。在此,律师呼吁建立金融信用体系,增加商家的违法成本。
才办卡两天,店关门了
近期,秦淮区工商分局接到20多起同一主体的消费投诉,均称位于秦淮区秦虹路241号的南京鼎旺牛奶棚西点房突然关门,消费者购买的蛋糕券、消费卡等无法使用。在工作人员了解情况以后,发现这件涉及预付式消费纠纷的案子与其他的案例不同的是,商家却是在关门前恶意忽悠消费者办卡,情节比较恶劣,涉嫌诈骗。
在20多起投诉中,消费者张女士办卡的时间是最晚的,8月7日张女士因儿子吵着要吃蛋糕去了家门口的鼎旺牛奶棚西点房,本来只是打算买两个儿子喜欢的蛋糕,但是营业员一直在推销办卡,称办卡之后能享受到将近8折的优惠,张女士算算也比较实惠,就购买了100元的蛋糕券。
谁料8月10日张女士再去买东西的时候西点房就已经关门了。在投诉中,同一天办卡的还有姜女士和于女士两位消费者,离谱的是于女士是用购买过的蛋糕券给儿子订了一个生日蛋糕,约好11日下午5点领取的,结果等于女士到了店里,才发现西点店居然关门了,让于女士气愤不已。余下的10多起投诉也基本上是在7月底8月初办理的。
找不到消失的经营者
秦淮分局接到这些投诉之后,在8月12日、14日、17日、19日连续上门进行现场检查,但是西点房一直处于关门、停业状态。经营者留下的联系方式也无法接通。记者前往拍照时,还不时有顾客在店门前等候,见到记者就询问店家是不是携款“跑路”了。
据工商部门介绍,目前,涉及消费卡管理的消费纠纷出现后,由于缺少针对性较强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工商、消协只能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合同法》等带有普遍性的法律,调解难度比较大。鉴于工商没有刑侦手段,无法找到“消失”的经营者,工作人员遂建议消费者前往辖区派出所报案。
对于鼎旺牛奶棚西点房的恶意忽悠办卡事件,江苏省三法律师事务所的杨冬律师称,预付式消费的经营中,由于经营不善而关门的,且卖卡时没有主管跑路的想法,属于民事纠纷,但如果在确定准备关门的时候还在推销办卡,卖卡时并没有日后为顾客提供服务的能力和计划,主观上就有诈骗的故意,诈骗金额达到6000元的就可以立案查处,属于刑事案件。
不良商家靠办卡赚钱
据悉,由于违法成本低,今年上半年,原白下辖区内也发生过多起类似的集体投诉,大部分是经营者卷款跑路,以预付式消费居多,金额从100元到几千元不等,“甚至已成为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惯用的恶意的圈钱手法。”一位汽车清洗的业内人士甚至称,部分不良商家专做这些反复办卡、关店的“门道”。
业内人士表示,要防止此类诈骗的发生,最根本的还是要建立起金融征信监管体系,提高当前商家“跑路”的违法成本,这才是比较简单可行的办法。如果在市场准入、日常监管以及“跑路认定”时建立起由市场管理部门、公安、银行等部门联合的金融信用体系,对“跑路”的失信经营者施行“金融信用黑名单制度”,一经查实,将其列入失信“黑名单”,使其增加失信成本。
杨冬律师称,这样的金融信用体系建立以后,进入失信“黑名单”的经营者可以受到像国外一样的“约束”,在进行大额消费、信用卡办理、再次创业等行为时受到制约,增加经营者“失信”的违法成本,将是解决当前各类经营者,尤其是小规模经营者“跑路”难题的可行良策。 □通讯员侯小伟
记者林巧芬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