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新闻中心 包罗万象 正文

劣质水龙头易引发铅中毒 早起第一波水最好别喝

时间:2013-08-11 08:55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一档《水龙头“铅”阴影》的电视节目,将舆论的焦点引向了水龙头的安全问题。随着媒体的不断曝光,笼罩在水龙头身上的“铅”阴影越来越浓,公众心中忧虑重重:水龙头中超标的铅是否会影响水质?应该如何选购合格水龙头?专家提醒,不合格的水龙头里长期存水易造成铅析出,长期使用能造成铅中毒,选购须谨慎。

  水龙头抽检铅超标严重

  《水龙头“铅”阴影》的节目通过对13个龙头样品进行32小时的实验,发现其中9个品牌的龙头浸泡水后,铅含量超过国家标准(铅含量不得超过5微克/升)。而在这份不合格的名单中,包含了多个知名品牌,最严重的超标34倍之多。

  节目组实验的结果,和上海市质监局的抽检结果可谓“不谋而合”。上海市质监局日前对上海市生产和销售的水嘴产品质量进行了专项监督抽查,结果显示,68个批次的水嘴产品中有21个批次不合格,其中有7个批次的产品在检验浸泡水的铅析出量时显示超标。

  据了解,正规水龙头一般是纯铜打造,经过抛光和镀铬处理,内嵌陶瓷或其他材质阀芯,一般在出厂时都会经过洗铅处理。而劣质水龙头一般用回收铜或者锌合金等材料铸成,长期水浸泡会析出铅等重金属,威胁人体健康。

  “虽然有些厂家在宣传无铅,但无铅水龙头对电镀处理等工艺要求太高,目前并不多见。”业内人士表示,无铅水龙头对生产工艺要求高,但由于国内水龙头生产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根本不具备生产完全无铅产品的技术和条件,受工艺限制,以致水龙头绝大多数用含铅量较高的铜合金铸造。

  含铅的水龙头何以能够在市场上畅通无阻地流通?针对这一问题,舆论将矛头指向了国标。根据《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规定,与饮用水接触的防护材料浸泡水的卫生要求,为铅含量不得超过5微克/升,这一标准仅为推荐性标准,并非强制标准。因此,一些超标的产品仍可上市销售,导致含铅量超标的水龙头混入市场。

  早起第一波水最好别喝

  铅的危害众人皆知,水龙头遭遇“铅超标”危机,牵动了广大消费者的紧张神经:水龙头中超标的铅是否会影响水质?

  华南理工大学资环学院的梁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劣质龙头可能导致水质的“二次污染”,出厂合格的自来水,从劣质龙头出来后可能变成不合格,因为流经劣质龙头的自来水可能会因为二次污染而含铅含菌含致癌物质,影响居民健康。

  质监部门人士指出,水龙头在封闭后,里面仍然是含水的,浸泡后会有铅析出,在无法确保水龙头不含铅的前提下,每天早上起来后水龙头里的第一波水最好不要作为饮用水。有媒体做的相关实验也显示,经过16个小时浸泡后的水龙头,冲水1分钟后水龙头内流出的水铅含量非常低;冲水2分钟后,已经检测不到铅。

  而面对鱼龙混杂的水龙头市场,如何选购安全、合格的水龙头成为消费者面临的一大难题。记者走访五金市场时就发现,水龙头种类繁多,价格相差也较大,最便宜的只有十几元,最贵的上千元。

  在挑选水龙头方面,质监局有关负责人提醒消费者,目前国内市场上水嘴大部分是铜锌合金、塑料材质。低铅铜材、纯铜、不锈钢材质的水嘴更健康,耐腐蚀性能更好;纯铜、不锈钢材质的水嘴不含铅,但生产成本高,售价也高。消费者选购时最好向销售人员索要产品的检测报告书。

  链接:

  如何选购合格水龙头?

  第一步:首先看表面的光亮度。水龙头的阀体均由黄铜铸成,经磨抛成型后,表面镀镍和铬处理。正规产品的镀层都有具体的工艺要求,并通过中性盐雾试验,在规定的时限内无锈蚀现象。所以在选购时,要注意表面的光泽,手摸无毛刺、无气孔、无氧化斑点。

  第二步:轻轻转动手柄,看看是否轻便灵活,有无阻塞滞重感。有些很便宜的产品,都采用质次的阀芯,技术系数达不到标准,而它们的价格要相差3-4倍。所以在选购时不要把价格定为唯一的标准。检查水龙头的各个零部件,尤其是主要零部件装配是否紧密,应无松动感觉。好的龙头的阀体、手柄全部采用牌号黄铜精制,自重较沉,有凝重感。

  第三步:识别产品标记。一般正规商品均有生产厂家的品牌标识,以便识别和防止假冒。而一些非正规产品或质次的产品却往往仅粘贴一些纸质的标签,甚至无任何标记。选购时一定要注意认准。记者 赵兵辉 实习生 罗梓健

相关新闻:

日本一男子“中二病”爆发 肛门插水龙头自拍

男子洗澡滑倒扎伤胳膊 小心卫生间墙上的水龙头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