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新闻中心 包罗万象 正文

调查显示:北京两成居民自测心理健康不良

时间:2013-01-10 10:14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一项对本市5010名居民的调查显示,居民自测心理健康得分80.88分,达到良好水平;但仍有20%的居民表现出自测心理健康不良倾向,其中31岁至40岁、月收入8001元至10000元、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三类人群,自测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分别只有79.52分、75.42分和76.62分。

  昨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社会心态蓝皮书》,其中公布《北京居民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北京居民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有待提高,心理辅导体系有待完善。

  蓝皮书主编王俊秀博士表示,三四十岁的人群经济社会压力偏大,在国内外都是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人群。研究报告显示,在18岁至72岁的受访者中,31岁至40岁年龄段人群的自测心理健康得分,要比18岁至20岁的人群少了5分多,也比61岁以上人群少了1分多。

  研究者认为,30岁以后人们个体的自我期望、社会期望都比较高,个人在家庭社会各方面的责任较重,个体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容易让自我效能感降低即产生“无力感”,压力感也较强,从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从收入角度来看,心理健康自测得分最高的是月收入2001元至4000元的人群,为81.58分;得分最低的是月收入8001元至10000元的人群,只有75.42分。“维持较高收入水平的群体,可能要付出更多会影响心理健康的努力,比如更长的工作时间、更少的休闲时间、更少与家人相聚的机会等。”研究人员分析道。

  硕士以上学历的自测心理健康水平得分,要比本科学历人群低3分,比其他学历人群低5分左右。研究报告认为,高学历人群对个人记忆力、精神集中力、思考能力等评价较高,但更强烈地体验到孤独、焦虑、紧张、害怕等消极情绪,而较少体验满意、幸福、安全、生活信心等积极情绪。“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较大,由此易产生较强的挫折感。”心理失衡是影响高学历居民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这同时也反映了挫折教育缺失、责任感教育缺失等问题。

  研究人员表示,应当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开展居民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完善社区心理服务机构工作内容,加强社会心理服务的人才培养等,还要建立针对社会应急的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机构,以提高居民心理健康水平。(记者 童曙泉)

相关新闻:

燃气漏气? 千万不能用打火机自测

“手机辐射”自测法靠谱吗?实为信号强度

英研究发现中年脾气暴 死亡率高3倍寿命少9年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