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新闻中心 包罗万象 正文

不少家长给孩子滥用感冒药 医生看了也心惊

时间:2012-12-03 14:43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寒流来袭,又到感冒多发季。看见孩子流个鼻涕就马上用药:三九感冒冲剂、氨酚黄那敏颗粒、护彤、百服宁等纷纷上马。儿科专家昨痛心呼吁,感冒若不发热,建议不必用药,滥用含退热成分的感冒药,会造成小儿急性肝损伤。

  昨天上午,刘女士夫妇抱着一岁的儿子豆豆,到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汊湖分院儿科就诊。豆豆流了两天鼻涕,并无发热症状,当出示这两天喂的药——氨酚黄那敏颗粒时,主任医师方俊明忍不住“批评”了他们。

  方俊明介绍,感冒大多是病毒感染引起,会有流涕、鼻塞、咳嗽等其他症状,多休息、多喝水或服用一些不含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成分的感冒药,就能缓解症状,实在不必让退热药“搭顺风车”。

  她解释道,对乙酰氨基酚化合物可引起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等胃肠道功能紊乱,3岁以下儿童及新生儿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对药耐受性差,盲目使用会造成肝损害。

  “可现在有的家长买药,被广告和药店牵着鼻子走,用药像撒胡椒面一样随意,甚至部分基层医生也不明就里,意识不到滥用感冒药的危害。”她痛心地说,接诊时不少家长动辄给不发热的孩子喂含退热成分的感冒药,而且一喂就是十天半个月,这太可怕了,一定要引起警惕!即使发热也应首选物理降温,在医生指导下服药,且喂退热药别持续超过三天。

  记者蹲守在药店

  家长最关注药效

  昨天下午14时至16时,记者在汉口新华家园的一家药房“蹲点”观察,短短两个小时就有24位顾客前来购买感冒药。其中有8位在询问儿童感冒药,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最集中的问题是“哪一种效果最好”,而非安全性。

  15时13分,一年轻女士匆匆跑进药店,询问半岁小孩感冒了,哪种药能吃,店员没有追问具体症状,向她推介几款常用小儿感冒药后,女士自行比对良久。选择一盒护彤后,又同时购买了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口服液。

  据店员介绍,电视广告里打得响的品牌,往往卖得也比较好。有的顾客还会将感冒药、退热栓、止咳化痰药“一站式”购齐,以备孩子病情变化的不时之需。

  方俊明摇着头动情地说,过去小孩鼻涕掉进嘴巴里,不用管都没关系,因为感冒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7天左右就可自愈。现在家长普遍过分保护孩子,稍有症状就惊慌失措,急于用药,殊不知最受伤的还是孩子。

  感冒药潜伏危险

  甄别要看说明书

  事实上,2007年美国疾控中心就曾公布,2004年和2005年有1519起2岁以下儿童滥服感冒药,出现惊厥及心血管、呼吸、神经系统副作用的案例。为此,美国FDA曾建议2岁以下的儿童不要服用止咳和抗感冒药物,6岁以下的儿童谨慎使用。我国也指出一岁以下小儿不要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协和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师韩勇介绍,对乙酰氨基酚也称醋氨酚或扑热息痛,是一种常用解热镇痛药物,常用于发热、头痛和其他轻微疼痛,它是许多感冒药和止痛药的主要成分。

  目前,全国约有30多个厂家都生产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种类超过上百种,虽然药物商品名各有不同,但它在不同类型的药物中均有存在,盲目或偶然过量服用的现象很常见。在一些西方国家,此种药物中毒是导致严重肝衰竭最主要的原因。

  “因此一定要有发热症状后,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韩勇指出,市民若不仔细查看药品说明书,往往不知道其实很多感冒药的成分都大同小异,有人觉得缓解症状不给力,甚至叠加使用两种以上感冒药,“这可能导致药物毒副作用倍增,从而产生更大的用药风险。”

  记者祁燕

相关新闻:

女童耳中塞硬物医院检查取不出 家长提追责申请

家长嫌麻烦不带孩子就医 请医生看手机图片视频

17岁少女“大姨妈”迟迟未来 医生:卵巢已早衰

亲子乐园1岁童磕坏四颗牙 律师认为家长也有责任

男子转发“道歉信”不知是遗书 家长吓得报警求助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