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条“变脸” 增加扣养老金(图)(4)
“应当实现工资与市场的涨跌接轨”
刘昕(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洗理费、书报费等项目其实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当时,工资本身非常有限,考虑到大家还有理发、买报等实际生活需要,于是附加了一系列补贴,由此形成的工资结构也具有典型的计划经济时期严格配给的特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完全不需要这样一套概念。工资到手以后,怎么花是个人的事,所谓洗理费、书报费,也未必真的都拿去理发、买报,因此,不需要再弄那么复杂。把这些补贴合并到基本工资里,体现劳动力市场价位是一个必然选择。
过去,基本工资之所以占比例不高,是因为这部分由国家统一制定,各地经济状况差别特别大,如果基本工资占主流,那就不好定,同样一个水平在青海可能过高,在广州又过低。在这方面,或许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政府掌握统一工资表,不同地区根据公共部门与企业的工资差距,可以分别按照不同系数进行浮动,也就是把基本工资作为平均线,西部地区经济水平低,那就在这个平均线基础上下调,东部地区在平均线基础上上浮,国家控制一个上下浮动的范围。
至于养老金并轨,总体方向是对的,但还有很多细节有待完善。比如,养老保险的工资基数按什么算?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另外,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体系要更加科学合理。
具体而言,一是跟市场的可比性,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及时根据物价水平和企业工资的变化进行调整,总是滞后于企业。下一步,应当实现工资与市场的涨跌接轨。二是结构的简单化。必须彻底抛开计划经济的思维,根据任职年限设计几个档,简简单单,每一到两年,根据市场价格,把表里数据全部调整一遍。这样,工资上涨可以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整体上涨,打个比方,前些年刚工作的人起薪5000元,随着物价上涨了,现在起薪5200元;二是个体上涨,在岗位级别上晋升了职务,可以有相应上调,即使不晋升职务,也能够根据工作年限,进行适当的上调。
(应受访者要求,部分人员为化名)
主笔:宗媛媛、张品秋
张棻、吴楠、莫凡
插图:宋溪
相关新闻: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短视频丨传绝活聚产业汇大师 “村改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