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部分公务员未完成帮富士康招工入厂顶工(3)
招工困境
在产业规模上,成都富士康的发展非常惊人。“深圳龙华富士康用10年达到的规模,成都富士康只用了3个月。”在成都周边的郫县与新都区,原本利用率不高的工业园区,正在被富士康的供应商填满。
出于成本的考虑,富士康有意识地将订单优先安排在成都工厂。只有在成都产能吸收不了的时候,才派给深圳龙华工厂生产。“主要是因为综合成本比较低,”该富士康行政人员说,“比如人工成本较低,成都市给予的土地、税收(在保税区)、免费宿舍、免费班车、免费招聘工人等很多优惠政策,导致的综合成本很低。所以生产都是尽可能优先安排给成都生产。能节约很多成本。”
富士康原本规划成都基地将逐渐取代深圳龙华,成为其代工帝国的主要生产基地,但2011年的人力资源严峻形势,正在导致其放慢投资步伐。
“富士康目前一线工人批量流动,导致成都工厂良件率不如深圳工厂。报废产品较多。富士康为此也很着急。”富士康行政人员说。
成都基地最高峰时有12万人,2011年10月份下降到了9万人,现在总人数维持在6万人上下。每当人员不够时,富士康中央人资部门就会不断给政府施压,“人不够,快点送人来”。“政府承诺和答应给我的,就是要满足,否则我们是可以撤资的。”该富士康行政人员说,“富士康投资在成都建立产业基地,人财物都付出了巨大成本。当地政府当初答应我们的,要设法满足我们的人力需求。”
在富士康的压力之下,四川省“1号办”每天疲于应付这些人力招聘工作。为此,广元市旺苍县劳动保障局长不得不先后6次赴陕西,开展跨省招募。
部分地方政府也将日常公共服务与富士康招工任务捆绑在一起。4月16日下午,宜宾市宜宾县商州镇丰岩村一位村民说:“政府讲,如果家里没有亲属在富士康上班,1万元的危房改造补贴就要扣掉1000元。”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