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新作为】邢台新能源汽车拉动“增量提速”(2)
发展汽车业,是邢台挥之不去的梦。1970年,北京新都机械厂、天河汽车修造厂迁建邢台,分别改为邢台长征汽车制造厂、红星汽车制造厂。前者生产出的“太脱拉”重卡,要排几个月队才能买到,后者的“红星”旅行车被国际誉为“东方美人”。该市曾雄心勃勃,“八五”期间要将汽车发展成第一支柱产业。
然而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市场形势急转直下,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等群雄并起,因体制等因素,长征、红星等却在竞争中折戟沉沙、亏损停产。钢、煤等产业一下子凸显出来,邢台产业结构变重。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钢、煤价格下调,发展动力又减。
在产业青黄不接的阶段,什么项目既能扩增量又能调结构?
曾经辉煌的汽车业再度回归邢台视野。“这不是路径依赖,而是路径创造,我们将向绿色高端、代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挺进。”邢台市发改委央企服务科科长薄明红说,邢台为此出台了新能源汽车发展优惠政策,今年起,5年内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予以支持,还有信贷支持等政策,对项目引荐人更是开出了最高500万元的奖励。
在好政策助推下,邢台汽车工业开始向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美丽的蝶变。
将“人”的拼劲变成独特优势,让选准的项目落地生根,一批新能源车企年内将投产
7月24日,邢台清河县,一辆宝马i3增程式油电混合动力车静静停在河北御捷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门口。
宝马i3技术堪称“梦幻”——快速充电时间30分钟,综合工况油耗仅为0.7升/百公里,却能爆发出170马力的动力。“我们的目标不是追赶它,而是超越它!”御捷汽车副总经理赵虎斌透露了一个重磅消息:御捷增程式油电混合动力车路试已逾半年,预计明年量产。其技术水平已站上国内前沿。
这一好项目,怎样与清河结缘?赵虎斌讲了一个项目如何落地生根的故事。
2009年,本土企业家张立平准备在外地建电动汽车项目。清河得悉后,拿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与张立平展开密集接洽,硬是将外地“快煮熟的鸭子”争取回来。此后,该县将项目从开工到落地的大部分工作包下来。2010年,企业得以快速投产。
上项目,邢台没有沿海、环京津优势,经济也欠发达。对于选准的项目,他们必须努力再努力地争取,让其落地生根,这就要将“人”的拼劲变成独特优势。
红星汽车找“婆家”,更是将这种拼劲发挥到极致。去年以来,邢台县与50多家企业,不厌其烦进行了150余轮谈判。近日,他们终于与上市公司多氟多达成协议,该企业将投资建设红星汽车新基地项目,建设电动车等生产线。
正是凭借“人”的这股拼劲,邢台成为国家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新能源示范城市。今年,德动汽车计划试投产,开云汽车年内可投产,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10余万辆。到2017年,邢台将形成各类汽车生产能力58万辆,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增量实现“大提速”。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美的空调制冷王,强劲制冷,决胜高温巅峰!
- 2日益盛:关于未来P2P网贷行业的发展及前景展望
- 3美的空调制冷王:制冷王道,无惧烤验
- 4内蒙古地区首个农机金融调研项目启动
- 5 河北国有经济资产总额稳定上升 服务业占比创历
- 6 京冀联手打造曹妃甸卫生合作示范性项目
- 7 河北省企业因民主管理不善最高可罚款15万元
- 8 河北省将集中帮扶24000多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