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一年5家“京”字科企花开(4)
借力引智合作——一年引进中科院16家科技实体
作为一个跨区域的产学研合作和资源共享平台,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在推动两地资源流动方面,从来就不是单向的。一方面,秦皇岛分园充分发挥中关村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引导适合在分园产业化的技术或项目落地转化,同时,也支持秦皇岛的本土企业引进北京智力资源,加速北京科技成果在秦皇岛的落地转化。
无需抽血化验、没有辐射伤害,体检者坐在一台类似CT机的检测设备前的检测椅上,头戴一圈电极帽,手脚自然接触电极板,形成人与机器的连接,5分38秒后,设备便会自动生成一份内容详尽的人体健康状况评估报告,并就身体相应状态作出科学提示。秦皇岛惠斯安普医学系统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的国内首台健康风险评估设备HRA,以其无辐射、无创伤、无侵入性和快速、准确的优点,开创了我国生物医学应用于临床及体检的先河。
据惠斯安普总经理陈忠林介绍,在新产品开发之初,他们曾被一系列技术难题困扰。与清华大学开展的战略合作,让这些难题迎刃而解。去年,他们研发的这一新产品,已被全国50多家三甲医院、体检中心引进。如今,惠斯安普又在跟清华大学合作研发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系统、微循环修复系统等新项目。
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的日益发展,为秦皇岛开展校(院)企合作带来新的平台。以秦皇岛(中科院)技术成果转化基地为代表的合作平台在整合两地科研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落地项目在分园持续发展壮大等方面,已经开始发挥积极作用。一年来,该基地已累计引进中科院的12家院所来这里建立了16家科技实体。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吕爱国介绍,未来,中关村海淀园与秦皇岛分园将进一步夯实合作机制,引导有跨域发展需求的企业向分园拓展,重点围绕节能环保、高端制造、生物工程及新医药、电子信息(大数据)等产业展开深度对接合作,以集聚高端人才、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和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主要抓手,全力构建良性循环的创新创业系统,使秦皇岛分园成为技术转化应用、企业互惠对接的承载基地。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中韩文化盛事大厂启动 创新驱动文创新路径
- 2 宣化建“超市+果园”营销模式 水果下枝一小时
- 3 石家庄“月子会所”爆发 报价至少两万元(图)
- 4 今年起隐患排查纳入河北煤企党政责任制内容
- 5 邯郸首启企业环境信用评价 不良企业将被贴“红
- 6 石家庄四药实现“智能制造” 机器换人体现河北
- 7网曝刘雯爸妈反对女儿与崔始源恋爱 已正式在一
- 8女星钟情透视装为哪般 范冰冰刘亦菲性感baby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