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县前南峪村:山区农村实现绿色化城镇化现代化的成功实践(2)
在光秃秃的石头山上建经济沟,必须在坚硬的岩石上用钢钎开凿至少1米深的坑,装上炸药,用雷管引爆,把岩石崩成碎块,用于垒造梯田坝沿,再栽上树木。漫山遍野的岩石,这样一块一块地治理,要付出多么艰辛的劳动,可想而知。
全村男女老少每天清早顶着星星上山,夜晚顶着星星回村。许多妇女长年累月背石头,把后脑勺上的头发都磨光了,如同“鬼剃头”,成为前南峪妇女光荣的标记。引爆雷管放炮是最危险的活儿,手脚麻利的年轻人争着干,有4位年轻的村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2位村民落下了终身残疾。全体村民每年从大年初二干到腊月三十,正月初一歇一天,喘口气,又开始新一年的征程。这样寒来暑往,一直干了十年。用坏了数以万计的钢钎大锤,仅包扎伤口的胶布、纱布就用了一吨半。在岩石上凿出6万多个大坑,动用740万立方米的土石方,如果按一米见方垒起来,可以筑造一道从北京到广州的万里长城。多年来在荒山上种植了3900亩生态林,4400亩经济林。1996年的一场暴雨后,附近村都严重减产,前南峪却受灾不见灾,仍然林茂粮丰。他们创造的营造生态经济沟模式,被国家科委专家委员会鉴定为国际同类项目领先水平。
路子之二: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形成以高效农业为基础,以绿色环保产业为骨干,以旅游服务业为桥梁,农工商综合经营的经济格局
前南峪的第一产业,主要是林果业。到七十年代末,全村板栗树已种到13000棵,但产量很低,每棵平均产量只有1公斤。提高板栗产量,是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当时,支部书记郭成志带着干粮,千里迢迢到位于冀东的省果树研究所聘请专家。一次请不到去两次,两次请不到去三次。终于请来了出席全国科技大会的板栗专家,住到前南峪的山上,郭成志陪着在山上吃住,选拔20名有文化的年轻村民跟班学习。对板栗管理采取一整套改革措施。目前全村板栗已种到20万棵,产量由过去的7万公斤,增加到40万公斤。人们从板栗增收尝到了甜头。接着又调整产品结构,从国内外引进30多个名优特新果树品种。全村果品年收入由原来的4万元,增加到686万元,而且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
前南峪的第二产业,是从矿产加工业起步的。利用山上的矿藏,先后办起了12家企业,到九十年代中期,工业企业产值已接近1亿元。有些企业在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带来对环境的污染。这些企业停办,一年减少800多万元利润,实在舍不得。从干部到村民,经过反复讨论,终于痛下决心,关掉污染企业。前南峪人的可贵之处是,不仅勇于抛弃污染环境的老路,而且善于开创绿色环保的新路。利用当地资源,投资3000万元,办起具有现代设施的板栗加工厂和冷藏库。与天津科技大学合作,开发出板栗小包装系列产品,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板栗加工销售出口基地。
前南峪的第三产业主要是旅游服务业。他们利用抗大旧址,修建抗大纪念碑、抗大陈列馆、抗大碑林,发展红色旅游,让游客在这里感受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利用村内外优美的自然环境,打造在城里难以见到的各种景点,发展绿色旅游。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建造了三星级宾馆。随着新农村的建设,有些人口少的农户,利用多余的房间,开设家庭旅馆。游客住进去,独门独院,非常清净,吃着农家饭菜,既可口,又便宜。这样的家庭旅馆已发展到72家,全村旅游业仅门票收入就有860万元。
随着一、二、三产业的长足发展,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崛起,使全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2014年同1978年相比,总收入从16万元增加到19860万元,增长1241倍。公共积累从24万元增加到9800万元,增长408倍。人均纯收入从57元增加到10600元,增长185倍。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6.18包谷网上“掉馅饼”宝玉河鸡精套餐赔本赚吆
- 2超声内镜革新 引领精确医疗
- 3 河北省今年前5个月新增市场主体17.7万余户
- 4李维嘉自曝身高170cm随时准备生孩子 吴昕吐槽怎
- 5柳岩红毯再“露乳”被指不情愿 网友:是导演逼
- 6纪检监察干部日志:奔波在大峡谷里的纪检干部
- 7追忆烈士袁帅:枪响后他还在往前冲
- 8互联网小镇将率先亮相石家庄 具备全方位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