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社会民生 正文

让扶贫资金走好“最后一里路”【长城时评】

时间:2017-02-18 14:56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真没想到肉进了狼嘴里,还能抠出来!”吉林省农安县小城子乡小城子村这个年过得欢天喜地。2016年,县纪委根据群众举报线索组成调查组进村挨户调查,发现50个大棚32户共计2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只发放了31个大棚22户7.6万元。贪污挪用财政扶贫资金的村支部书记和村报账员被依法处理,并追缴了违纪资金,镇财政所因监管不力也被追责。(2月14日《人民日报》)

  在广大农村,村干部本应该是基层群众的主心骨,是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在吉林省农安县小城子村,村支部书记竟然成了老百姓口中的“狼”,这不禁让人愤懑:老百姓对身边的“扶贫硕鼠”有多恨之入骨。笔者认为,老百姓对其恨之入骨的原因在于,扶贫资金从中央到地方,再从地方到农村,经过层层审批,带来的是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和帮扶,让人气愤的是,这些扶贫资金却在走进群众家门的“最后一里路”上,被老百姓身边的“硕鼠”所侵蚀。

  村干部们生活在基层、工作在基层,他们的贪腐行为或许从数量和规模上无法与“大老虎”们相比,但直接损害的是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摧毁的是基层百姓心中党和政府的正面形象。

  基础不牢,就会地动山摇。要知道对于基层群众来说,低保资金、惠农补贴等扶贫资金是他们的“救命钱”和“及时雨”,“扶贫硕鼠”们的权力不大,只能在这些地方进行贪污侵占、私分滥发。虽然贪腐的数额不大,却都是从基层百姓手上夺去的,从基层百姓嘴里抢走的。“硕鼠”们的贪腐行为似乎形成了中央与群众之间的一个“真空地带”,这个“真空地带”缺少监管,让中央的关爱和补助无法真实下达,也让民意无法及时上传。更严重的是,他们搜刮的扶贫资金是老百姓听得见、看得见的,更是困难群众心头日盼夜盼的。这就更让老百姓感到切肤之痛。

  基层腐败之害,在于“苍蝇”会变“硕鼠”,“硕鼠”会变“老虎”。“硕鼠”之毒,侵蚀的是广大群众和人民政府之间相互信赖的大桥,动摇的是党员干部在基层群众心中正面的形象。人们都说,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这股泉水当生生不息,我们也期待各项扶贫政策能形成强有力的扶贫资金保护机制,让扶贫资金走好“最后一里路”,为老百姓送去温暖和希望。(刘兴艳)

相关新闻:

对网络餐饮服务严格监管势在必行

2016年石家庄完成进出口危险化学品检验监管10.6万吨

河北省加强涉妇女儿童食品安全监管

石家庄海关去年监管进出口货运量居全国第三位

永年:铁腕治污 半月取缔“五小”企业391家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