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市场动态 正文

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下):“可复制”催生发展“裂变”(2)

时间:2015-10-03 20:08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从运行体制到种植管护,园区运营自有一套

作为现代农业园区,如何才能实现高产高效?如何才能兼顾统一管理和农民积极性的自主发挥?经过摸索实践,葫芦峪确定了“大园区、小业主”的经营管理模式,把农民利益和公司利益捆绑在一起,同心共富。

大园区,就是依托公司对荒山荒坡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解决一家一户分散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对接难题;小业主,则是在“五统一”的基础上,以50亩为一个单元,由农民公开承包、分片包干,通过个性化、多样化种植提高效益。

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首席顾问韩保深介绍说,在“大园区、小业主”的经营管理模式下,农民可获得四个方面的收入:一是土地流转收入,根据不同的流转方式,每亩至少收入600元。二是在园区打工的工资收入,人均每天至少100元。三是经营管理收入,园区为小业主每年每个经营单元付2万至3万元管理费,收获的农产品按合同约定的基数上交公司,高于基数部分归小业主所有。四是林下经济收入,林间树下间作的药材、小杂粮以及养殖的散养鸡等收入全部归小业主。“毫无疑问,这将极大调动小业主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实现国家得绿、企业得利、农民受益的多赢局面。”

农民在园区里成了小业主,可种什么、怎么种不能自行其是,得按公司的统一标准来。“老办法行不通了,这几年打工的经历让我对种地有了新的理解。”东王坡村民刘国书在园区承包管理着50亩核桃树,在他与公司签订的《核桃林地管护承包合同》里,不仅详尽标注着授粉、施肥、浇水、喷药、修剪等几十项核桃树管护的操作规范,还写明了奖惩措施。“就像是张‘明白纸’,到啥时候干啥活儿,清清楚楚。”

山区开发生态优先,政府农民吃上“定心丸”

葫芦峪模式现在被认为是“山区开发的一条好路子”,而在平山葫芦峪园区建设之初,一些人曾担心:如此大规模开山造地,会不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苦干巧干不蛮干,我们的口号是科学耕山。”张贵双说,园区建设伊始,他们就确定了生态优先的原则,尊重自然规律,最大限度保护林木、草皮等生态资源。对坡度25度以下的荒坡,新造高标准农田,发展特色、高效产业;对坡度25度以上的荒山,保持原样,重点是涵养水源、修复生态,根据实际栽植经济、生态树种。对新造地的边坡,通过种植苜蓿、紫穗槐、金银花等,实施生态护坡。

数据显示,经过7年多的开发建设,园区共栽植核桃树48万株,植被覆盖率从原来的不足15%增加到约80%,生态效益凸显。

“长远来看,项目区通过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旅游休闲度假以及养老养生等产业,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环境和经济落后的面貌,带动更多农民彻底摆脱贫困。”在刘海涛眼里,未来的太行山将是一条绿色产业带、农民致富带、生态安全带。

相关新闻:

【行走京津冀 协同写精彩】津企在河北沿海“长大”

河北优势产能“走出去” 实现低成本国际化扩张

京津冀通关一体化  “组合拳”为外贸企业助力

河北迁安签约534亿 缘何成为京津冀“宠儿”?

河北省开发区掘金厦门投洽会(图)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