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首批6个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成立 农民如何从中获益(5)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赵红梅
7月7日,河北省首批6个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揭牌成立。这些主要从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小型水利设施经营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等各类涉农产权的流转交易机构的成立并运行,会给河北省农民带来什么?
盘活农村生产要素
零散土地在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汇聚成整片土地,推动了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发展
抚宁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成立当天,台营镇石碑沟村就把农户零散流转的890多亩荒山荒坡整体打包,挂在了交易中心网站上。信息发出不久,台营镇三里庄村种植大户李晓侠即前来填写《农村产权受让意向登记表》。
李晓侠介绍,她前几年就开始发展适度规模种养业,可是没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时,租赁农户流转的土地,只能一家一户寻找零散的地块,不能成方连片,很难产生规模效益。由于大多数流转土地是口头约定,程序不完善,还极易引发矛盾和纠纷。
“现在好了,交易中心把零散的土地整合挂牌交易,还有规范的交易流程,我们这些种养大户真是求之不得呀。”李晓侠说。
和李晓侠有同感的,还有邱县佳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赵景涛。
赵景涛是邱县的种菜能手,在自家责任田里种大棚蔬菜有了些积蓄后,开始租赁农户流转的土地扩大种植规模,但以前土地流转,这一块儿,那一块儿,形不成规模,也不好经营。尽管种的菜有了几百亩,但效益并不理想。去年,邱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试营业后,他通过农交所流转土地1500亩,并成立了邱县佳乐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 周丹平:让抗战遗址成为精神家园
- 2 “电视问政”不能取代日常监督
- 3 金海燕: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多多益善
- 4 把京津金融资本优势变成河北投资融资优势
- 5 王现坤: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风尚
- 6 程瑞山:理顺和规范农村基层治理机制
- 7 英雄的河北 不屈的抗战
- 8 永远不能忘却的“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