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后进村”变身“打卡地”——青海省
新华社西宁10月11日电 题:“后进村”变身“打卡地” ——青海省贵德县关加村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新华社记者央秀达珍
秋色渐浓,关加村漫山遍野叠翠流金,民宿木屋鳞次栉比。脱贫户陈加顺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能靠着村里的自然风光,吃上“旅游饭”。
关加村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尕让乡,平均海拔2800米,这里位于黄河上游,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称,境内的黄河有着“天下黄河贵德清”的美誉。
这是10月8日拍摄的贵德县尕让乡关加村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谁能想到,眼前这个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小山村曾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加之村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当地人眼中的“后进村”。2021年,关加村新一届村两委成立,村里慢慢开始有了变化。
“2017年,县里下拨6顶帐篷鼓励村民发展旅游,当时没有人愿意参与。村干部发动几位村民承包帐篷,接待一些零散游客。但管理措施跟不上,生态环境也受影响。”关加村监委主任姚宏宪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我们有这么好的旅游资源,为什么不好好利用起来呢?”新一届村两委在考察学习后,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关加村深入挖掘黄河、江拉林场等生态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这是10月8日拍摄的贵德县尕让乡关加村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尕让乡党委组织委员杨丽君介绍,关加村积极推广“支部+集体经济+农户”新模式,支部统一规划实施村集体经济项目,致富带头人专业化经营,农户就近就业,利润扣除集体和扩大再生产部分后向群众分红,探索出了一条先富带动后富、集体带动群众的新路子。
“村里发展旅游后,很多游客慕名而来。现在我就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能有3300元的收入。”52岁的陈加顺在关加村自驾游营地负责打扫卫生,他就不用去50公里外的县城打工了。
截至目前,关加村累计投入121万元,建成了1处游客接待中心,1处露天自驾游营地,6户农家乐,旅游收入也大幅增长。“2021年,关加村乡村旅游总收入实现了从原来的1.8万元到20万元的突破,中藏药材种植收入2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全乡名列前茅。202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000元。谁能想到‘后进村’能有这样的突破?”杨丽君说。
这是10月8日拍摄的贵德县尕让乡关加村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如今,前来关加村打卡的周边市县游客络绎不绝。“特别火爆,夏天周末时经常24顶帐篷全满,需要提前预定。”姚宏宪表示,接下来村里计划把青稞面、菜籽油等绿色有机产品推销出去,带动更多村民吃上“旅游饭”。
“好环境不仅能带来好心情,还能吸引更多游客。村民们都知道要保护好赖以生存的家园,大家看见垃圾都会主动捡拾,也会引导游客保护自然环境。”陈加顺说,生态保护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修建养殖场、发展光伏产业、流转土地、开办农牧产品直销超市……关加村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新图景。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用户告白】第十一期|小区居民采暖用四季沐歌
- 2中荷人寿河北分公司开展“传递金融正能量 金融
- 3河北天气舞台热闹非凡,小心雷雨突袭!早晚凉意
- 4“双争”光荣榜|赵冬志:不顾个人安危冲进大火
- 5“双争”光荣榜|李泽晓:三代人接力 坚持普法
- 6看展览、听讲座!河北这2家图书馆多项活动等你
- 7教育部公布重要名单 河北8名教师、2名校长入选
- 8国际减灾日|防患于未然,这些防灾减灾知识请牢
- 1各地开启十一返程拥堵模式,保定、株洲等城市却
- 2“大家跳,‘艺’起跳”——2023年唐山市广场舞
- 3石家庄市中央绿色体育公园4座大型独立运动场馆
- 4京东(石家庄)跨境电商中心启动运营
- 5石家庄市召开2023年第三季度全市县城建设工作推
- 6河北首家,地方小吃上新“自助餐”
- 7政法在线 | 石家庄市公安局新华分局:“容缺办
- 8乡村振兴有新品 | 雪花梨变梨膏,身价涨了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