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正文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后进村”变身“打卡地”——青海省

时间:2023-10-13 19:46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新华社西宁10月11日电 题:“后进村”变身“打卡地” ——青海省贵德县关加村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新华社记者央秀达珍

秋色渐浓,关加村漫山遍野叠翠流金,民宿木屋鳞次栉比。脱贫户陈加顺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能靠着村里的自然风光,吃上“旅游饭”。

关加村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尕让乡,平均海拔2800米,这里位于黄河上游,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称,境内的黄河有着“天下黄河贵德清”的美誉。

这是10月8日拍摄的贵德县尕让乡关加村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谁能想到,眼前这个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小山村曾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加之村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当地人眼中的“后进村”。2021年,关加村新一届村两委成立,村里慢慢开始有了变化。

“2017年,县里下拨6顶帐篷鼓励村民发展旅游,当时没有人愿意参与。村干部发动几位村民承包帐篷,接待一些零散游客。但管理措施跟不上,生态环境也受影响。”关加村监委主任姚宏宪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我们有这么好的旅游资源,为什么不好好利用起来呢?”新一届村两委在考察学习后,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关加村深入挖掘黄河、江拉林场等生态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这是10月8日拍摄的贵德县尕让乡关加村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尕让乡党委组织委员杨丽君介绍,关加村积极推广“支部+集体经济+农户”新模式,支部统一规划实施村集体经济项目,致富带头人专业化经营,农户就近就业,利润扣除集体和扩大再生产部分后向群众分红,探索出了一条先富带动后富、集体带动群众的新路子。

“村里发展旅游后,很多游客慕名而来。现在我就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能有3300元的收入。”52岁的陈加顺在关加村自驾游营地负责打扫卫生,他就不用去50公里外的县城打工了。

截至目前,关加村累计投入121万元,建成了1处游客接待中心,1处露天自驾游营地,6户农家乐,旅游收入也大幅增长。“2021年,关加村乡村旅游总收入实现了从原来的1.8万元到20万元的突破,中藏药材种植收入2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全乡名列前茅。202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000元。谁能想到‘后进村’能有这样的突破?”杨丽君说。

这是10月8日拍摄的贵德县尕让乡关加村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如今,前来关加村打卡的周边市县游客络绎不绝。“特别火爆,夏天周末时经常24顶帐篷全满,需要提前预定。”姚宏宪表示,接下来村里计划把青稞面、菜籽油等绿色有机产品推销出去,带动更多村民吃上“旅游饭”。

“好环境不仅能带来好心情,还能吸引更多游客。村民们都知道要保护好赖以生存的家园,大家看见垃圾都会主动捡拾,也会引导游客保护自然环境。”陈加顺说,生态保护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修建养殖场、发展光伏产业、流转土地、开办农牧产品直销超市……关加村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新图景。

相关新闻:

联播+|数说新时代工运事业

《通向繁荣之路》第一集《大道同行》速览

“流动的中国”凸显中国经济活力与韧性

(上海自贸区十年)问答| 从“试验区”到“示范田”上海自贸区“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在江西景德镇市、上饶市考察调研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19001943号-5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