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深度聚焦 正文

校园欺凌,困扰孩子成长的阴霾

时间:2016-12-13 19:28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近日,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的微信文章被刷屏,该文爆出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校园欺凌”事件也持续发酵,引发热议。

目前,虽然该事件的具体细节仍在核实中,但校园欺凌的话题又一次引发广泛关注。

欺负弱小、敲诈勒索、言语和肢体伤害……诸如此类的校园欺凌或校园暴力离孩子们到底有多远,遭遇校园暴力该咋办,究竟学校、家长及社会层面应该做些什么?

现象

校园暴力就在孩子身边

近日,“校园欺凌”随着中关村第二小学发生的厕所垃圾筐扣头事件广受关注。实际上,“校园欺凌”或“校园暴力”并非近期才出现,在校园里,孩子间诸如要钱夺物、殴打辱骂甚至恐吓脱衣等事件并不鲜见。

“我们宿舍就有一位‘大姐大’,一入学就表现得很强势,学校已经安排好了铺位,她嫌自己的铺位不好,硬是和别人进行了调换。后来,她对同宿舍一名舍友看不顺眼,就让其他人和她一起孤立人家。谁要不听话,也会受到排挤。”就读于一所寄宿制初中的韩梅(化名)说,住宿生中类似的“小霸王”很常见,“我们班还有一位男生,每天让别人给他打饭,不给他打饭就会受到拳脚恐吓。”

不仅在中学,从近些年各种媒体爆出的新闻可以看出,校园欺凌事件呈现出低龄化的特点。

“(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就出现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现象。”一位小学生的家长说,她家的晓晓(化名)上二年级,班里一位高个子男生就喜欢“挑衅”同学,课间经常给这个一拳、踢那个一脚。“经常有家长向老师反映,但也无济于事。后来,有个孩子被打得鼻子喷血,家长跟大个子男孩儿的家长交涉。大个子男孩家长的态度让人很难接受,称‘孩子之间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医疗费用我们全包不就行了’。”

分析

1 原生家庭影响孩子行为

本来天真善良的孩子为何成为施暴者?“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每个校园‘小霸王’背后大都有个‘不靠谱’的家长,或纵容,或溺爱。”晓晓妈妈感慨道。

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的曹增利老师感受更为直接,“我感觉尤其在农村出现的校园欺凌事件中,原生家庭的影响特别明显。”

“在我接触的孩子中,有校园暴力倾向的大概有几种,一个是家庭条件优越、父母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父母在自己生活的圈子中就表现得很强势,孩子也把这种优越感带到学校,对同学颐指气使,而且认为出了问题有父母兜底儿,做‘坏事’会表现得很‘有底气’。”

曹增利说,“还有一类是缺少父母关爱的单亲家庭或父母关系紧张、矛盾频发的家庭的孩子,他们往往表现出暴力或有意伤害别人的倾向,这种行为的目的有时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引起别人的关注,或者发泄自己内心的压抑;另外,如果父母习惯用争吵和拳头解决问题,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的言行。”

2 沉默是对暴力的纵容

为何校园欺凌事件长期存在?有调查显示,面对校园暴力,近半数受害者选择沉默。

“在我了解的农村学校里,受欺凌的孩子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安全感,一般性格内向,在受到欺负时缺乏反抗的勇气。”曹增利说。

晓晓妈妈则直言,“有些暴力行为并非发生在校园里,而是在校门口或者回家的路上。受害者这次向老师告了状,说不定下次受到的伤害会更严重,老师也不可能随时随地保护你。所以,有些孩子不得已选择沉默。”

也有观点认为,学校惩罚力度的不够对施暴者也是一种纵容。学生家长陈宁认为,“遇到校园欺凌问题,尤其是在小学,学校往往只是批评教育,没有更严厉的惩戒手段,这很难让孩子树立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对受害者来说,事情得不到有效解决,也会对学校、老师失去信任,再遇此类问题,也就选择了沉默。”

建议

1 关注孩子心理 尽量早发现早干预

“校园欺凌的产生跟教育有关系。”石家庄精英中学执行校长高军认为,“现在家庭、学校教育都更多地强调给孩子宽松、快乐的环境,却往往疏忽了其品德塑造尤其是敬畏心的教育。如果孩子从小生活在受宠的环境里,不知道敬师、敬人,很容易行事无所顾忌。”

“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对施害者和受害者都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从心理关爱的角度,高军建议,对受伤害的孩子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告诉孩子遇到伤害要敢于说不、敢于反抗。事发后,要第一时间向老师、家长或公安部门求助。对施暴的孩子,心理也大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校应该尽量做到事前发现和预防,老师要多关注这类孩子的心理或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引导、教育和干预。

2 学校有所作为 孩子才有安全感

“出现校园欺凌问题,学校一定要敢于作为。”高军坦言,“校园欺凌事件并非新近才有,它伴随教育而生,所有学校都应当建立完善校园欺凌处理机制。学校对此类事件应该从严处理,不要受外界环境影响,不要被家长的强势绑架,学校敢于对校园欺凌说不,每个孩子才敢于说不。”

高军还建议,“对于校园欺凌不要过度热议,自媒体时代,大家都在发声,有些非理性的声音或过度关注反而会影响事件处置的公平公正,会对当事的孩子双方都造成心理伤害。”

另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定要相互理解和配合,学校要和家长做好沟通,家长要明白学校的处罚不是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施暴的学生改正行为方式;家长也要意识到孩子平日的小错误可能会养成终身坏品行,不能包庇纵容,否则孩子可能会走向犯罪。

3 面对校园欺凌 法律不可缺位

“面对校园欺凌事件,法律不可缺位。”河北省律协刑事辩护委员会委员边剑辉坦言,大多数校园欺凌事件构不成刑事犯罪,甚至被认为是同学之间“过分的玩笑”,所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欺凌和暴力才会长期存在。

“今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要‘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错误认识’。”边剑辉认为,“《指导意见》要发挥作用还须有效落实。学校须承担起教育主体责任,要加强法制教育,让中小学生从小建立规则意识和底线思维,真正明白哪些底线是不得触碰的,违纪违法必受惩罚。”

“很多学校现在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配有一名法制民警,对校园欺凌问题这可能是一种很好的防御机制,但我希望这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要落到实处。”曹增利建议,法制进校园应该常态化,尤其对于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希望能有更多送法进校园的活动,法制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

链接 国外这样防治校园欺凌

美国:立法先行

在美国,明确校园欺凌受害者的法律救济和施害者的法律责任,不断完善有关校园欺凌的法律法规。官方有专门的反校园欺凌网站和各类预防欺凌、研究欺凌的机构,很多公益性组织和专家也参与其中,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防控体系。此外,美国部分州近年来还向学校派驻警察,除了维护学校秩序外,还负责督学工作。

英国:综合模式

在国家政策上,英国制定有针对校园欺凌的政策法规。从2005年起,英国每年的11月会举行反欺凌周活动。政府教育部门拨付专项经费用于老师的培训,帮助老师掌握识别校园欺凌和进行早期干预和行为矫正的方法。

学校不仅关注学生的校内行为,也关注他们校外的表现,对学生校外行为进行管理。如果学生家长发现老师在校园欺凌方面处理不当,就可以向校长乃至地方教育部门申诉,以追究教师和学校管理疏漏的责任。

挪威:全民行动

在挪威,政府鼓励学校对包括网络欺凌在内的校园欺凌采取全校范围的干预措施,建立全校范围的反欺凌政策。挪威国会于2002年通过了一个宣言,号召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家长和教师团体加入到根除校园欺凌的行动中。

德国:善良教育

德国从根源上寻找解决之道,幼儿园和小学一开始就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善良教育”是以亲自动手喂养小动物为载体,已经成为德国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善良教育”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同情和帮助弱小者。对于身边需要帮助的人都要尽力相帮,培养孩子们做人的基本公德。(燕赵都市报记者 刘岚)

相关新闻:

河北美术学院曲阳石雕创作实践启动仪式开幕

共享单车现身美国华盛顿 骑行费用为半小时1美元

传授直播技巧 一高校开设“网红学院”引争论

武汉一大货车同一地点加塞66次 扣分达180分

陕西千阳县师生上学途中被野蜂蜇伤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