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高阳布里村:“留法勤工俭学”从这里出发(图)(8)
截至1920年底,全国留法勤工俭学人数约1700余人,他们中年龄最大的是蔡和森的母亲、54岁的葛健豪,最小的则是12岁的高阳人王书堂。
陈毅元帅生前回忆自己留法勤工俭学时曾谈到:“法国的工厂生活,是寄在资本主义制度的下面……我对被资本家辞退的法国工人深表无限同情,觉得社会革命是极合理的事……”
1922年,“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和“中共旅欧支部”,在周恩来、赵世炎、李维汉等先进分子的组织活动下成立。从此,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留法勤工俭学生们,不辞艰辛、远涉重洋,寻求科学和真理。从他们中涌现出以周恩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大批为后人熟知的青年才俊,在汲取西方先进文明营养的同时,利用在欧洲的有利条件,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相继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重要的领导人。”郑名桢说。
“正所谓‘一部留法史,半个科学院’。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另一大贡献则是对近现代中国科技人才的培养。一部分走上科学道路的有志青年们,回国后成为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广泛分布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为我国近代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史克己则向笔者展示了另一份名单:
——著名纺织学家张汉文,布里留法工艺学校第二批毕业生,学成回国后,一头扎进了纺织工业的创业大军,著有《毛纺学》这部中国毛纺领域的拓荒之作。而如今的高阳县,正是以“纺织之乡”的美誉闻名全国。
——著名电机工程专家侯昌国,一部《电机工程学》奠定了他在新中国电机工程领域的权威地位。
——陈光熙,中国电子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第一个小型磁芯存储器的发明者,中国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人。
——汪德耀,中国细胞学科的学术权威,一部《普通细胞学》令他走上了新中国生物研究的制高点。
……
即使是那些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回国、最终在异国终老的勤工俭学生们,也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
王守义,这个当年和周恩来同乘“博尔多斯”号轮船赴法、分别多年仍能被邓小平一眼认出的高阳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在法国打拼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并资助了许多在法国求学的中国学生。
1971年旅法华侨成立“旅法华人俱乐部”,王守义当选为常务委员、副主席。在此期间,他大力协助处理了多起华侨遗留问题,维护了海外游子的合法权益。
1980年邓颖超同志出访法国时,曾在巴黎四次专门邀见王守义,并谆谆嘱咐他要珍重身体,早日回国定居。王守义在邓大姐的热情劝慰下,即决定落叶归根,并着手进行准备,可惜未及如愿而身先去,于1981年5月5日在巴黎病逝,享年83岁。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绿人集团小核酸美白祛斑新品震撼行业!
- 2CIMAE 2018扬帆起航,招商工作全面启动
- 3楼市最前线:年终发力 精装公寓哪家强?
- 4逃离“蜗居”生活 庄里改善住宅项目推荐
- 5年末返乡置业 这些盘更适合演绎“双城记”的你
- 6大牌驾到!石家庄目前都有哪些品牌房企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