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地区新闻 唐山 正文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唐山: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绿色动能”

时间:2019-07-29 10:42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绿色动能”

——来自唐山市高质量营造林一线的报告

近日,在遵化市平安城镇小麻各庄村,农民们积极加入到营造林队伍中。通讯员刘满仓摄

仲夏的唐山,万木葳蕤,绿意盎然。

驱车行驶在唐山市环城高速公路上,道路两侧的林带一望无际,如同遨游在绿色的海洋里。

“两侧林带宽度各500米,为省通道绿化标准要求的5倍;栽植的各种景观树规格胸径普遍达到5厘米以上,基本达到一年成林、成景的效果。”唐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张海告诉记者,按照“高、大、厚、密、彩”特色,唐山市的造林绿化确定了一系列高标准、超常规的标准。“环城高速两侧的绿化,只是唐山市高质量营造林的一个‘微缩景观’。”

近年来,唐山市把国土绿化和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活动作为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基础工程和重要抓手,以生态唐山建设为总揽,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融为一体,通过高质量营造林,着力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绿色动能”。

增绿、添彩、提质,一座城市半城绿

7月6日,天津市民张先生再一次将周末休闲目的地锁定为唐山。

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沿途的风景引得他一路停车驻足。“过去来唐山自驾游,总是直奔清东陵、景忠山等目的地,现在我喜欢走走停停,因为每一条路上都有可收入镜头的风景。”在丰南区津秦高速东侧的生态林中,张先生拍下了灿若晚霞的金叶榆和亭亭玉立的法桐。

“在环城防护林带和津秦高铁、京哈铁路唐山段等‘一环八线’范围内,高规格、高标准实施重要通道绿化工程,是唐山市高质量营造林的一个重要举措。”张海介绍说,为了增加城市周边绿量,唐山市以廊道绿化为抓手,坚持“全覆盖、大绿量、多功能、多色彩、有层次”的绿化理念,立体绿化、彩色绿化、多树种绿化,建设色彩丰富、错落有致、立体感强的森林生态景观。同时,大量采用法桐、金叶榆等优质苗木,提高营造林质量。

2017-2018年,唐山市累计完成国土绿化面积80.8万亩。2019年,该市全年计划完成营造林72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春季营造林56.5万亩,占全年营造林任务的78.5%,比去年全年增加36%,“一座城市半城绿”的城市生态景观正在形成。

面积要扩大,质量要提升,土地和资金瓶颈必须突破。

“经营苗木产业多年,但是规模一直难以做大,主要是土地受限。”在开平区东塔头村,正在查看苗木生长情况的造林大户苏东杰边告诉记者,如今,政府通过拆除违章建筑等方法大力整合土地资源,为扩大苗木生产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我们仅在环城高速两侧苗木产业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500亩。”

为解决造林绿化的土地难题,唐山市还在不破坏耕作层、不改变土地性质的情况下,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积极推行林粮、林油、林苗等造林模式,提高了土地综合效益,提高了造林主体积极性。该市还实行轮作休耕,发展木本粮油、经济林果、储备林等高效林业的方式,破解土地瓶颈。

在丰润区银城铺绿化地段,唐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工程办公室主任牛玉鹏指着一大片梧桐树林告诉记者,这3000亩苗木是由当地企业天柱钢铁集团栽种的。

“鼓励、引导企业通过认领认造等方式,进行生态补偿性公益造林,既为城市增绿,又增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可谓一举两得。”牛玉鹏说,通过活化机制、市场化运作,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有效拓宽了造林融资渠道。

矿山采沉修复,“城市疮疤”上绣出生态之花

作为具有百年历史的工业老城,煤炭、矿石开采曾在唐山这座城市留下“疮疤”——矿渣堆积,矿坑深邃。在造林绿化中,对采煤沉降区、工业废弃地的生态治理和修复成为独有的唐山特色。

“再过大约一个月的时间,这里将作为旅游景区对外开放,游客将体验‘千顷花海’的美丽风光。”6月27日,在唐山城区东部一片刚刚整理好的废弃矿山迹地上,各种观赏苗木已种植成林,工人们正在进行花草栽种、浇灌等工作。

“唐山花海”项目,位于开平区东湖片区。这里曾因煤矿无序开采,堆场、料场星罗棋布,道路坑洼不平,成为横亘于唐山市主城区之外的“城市裂痕”。

去年8月以来,唐山市对这一煤矿采沉区域进行大规模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

“我们一定要在‘城市裂痕’上绣出‘生态之花’。”唐山花海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习化儒介绍说,核心区面积11.02平方公里的“唐山花海”,由“山、湖、路、树”四大特色工程组成。建成后的“千顷花海”,向西将融入唐山主城,向北联动北湖,以此营造城市森林及多样生境的生态核心,发挥绿肺功能,助力城市总体生态环境提升。

驱车行至主城区南部,很快便融入了绿树成荫、碧波荡漾的美丽风光中。这里是唐山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2016唐山世园会核心会址所在地。

曾经,开滦煤矿百余年持续开采在这里形成了1800多公顷的采煤沉降区,附近成为垃圾填埋场。自上世纪末开始,唐山市对这一区域实施了环境整治、大面积绿化、水体还清、设施配套、周边美化等系列工程,几年间,共绿化废弃荒地近500公顷,植树100万株,栽植草坪50多万平方米,营造“公仆林”“八一林”“巾帼林”“青年林”等公益林地15块;形成了湿地植物、耐贫瘠植物、景观植物和谐共生的生态景观,实现了南湖化腐朽为神奇的美丽嬗变。

借力世园会,唐山南湖增加园林绿化面积140万平方米,同时完善配套设施,培育新兴业态,注入文化元素,使得这个由以提供绿量为主的生态公园发展成为功能完善的城市公共空间,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绿色新引擎”。

按照规划,2018年至2020年,唐山市每年完成矿山修复绿化60个以上,绿化面积0.71万亩以上。到2020年,唐山市现有关闭取缔矿山修复绿化将完成50%以上。修复后的矿区环境将与周边绿化融为一体。

与政府主导的生态修复项目同步,民间资本守护绿水青山行动亦如火如荼。

在迁安市蔡园镇,金岭矿山生态修复旅游观光项目一期3000亩已经启动,工程主干路网和水系建设已接近完工,4万株松树已经栽种完毕。

“到今年6月,绿化面积已增加400亩,下一步是景观花卉的种植。”作为这一生态修复项目的投资者,迁安金岭矿业董事长李民雄心勃勃地表示,这个项目自己准备“砸”上人民币6亿元。

他告诉记者,目前正在施工的区域是自己创办的企业——金岭矿业进行铁矿开采后形成的坑洞。如今,本着“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他决心不惜代价偿还这笔生态“欠账”。

春华秋实,百万亩经济林成风景

“山顶松槐戴帽,山腰板栗缠腰,山下瓜果梨桃。”作为“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的发源地,迁西县在经济林生态优势和经济优势互补方面颇有创意。

在迁西县中国板栗博物馆,馆长王爱军向记者展示了他亲手拍摄的一组摄影作品——“诗意山水、画境栗乡”。通过一帧帧画面,可以看到栗林春绿(芽)、夏白(花)、秋红(果)、冬黄(叶)的多彩四季。

王爱军介绍说,作为京东板栗的最大产地,迁西县境内的百万亩栗树已不单单作为经济林木释放创收效应,还更多地承载着生态林木的景观效应。据介绍,目前,该县北部率先建成的杨家峪、尖山峪、太阳峪、石梯子等板栗田园游览区总面积达30万亩。

在位于迁西县东莲花院乡的花乡果巷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万亩牡丹园一望无际。

“这里的牡丹分为观赏牡丹和油用牡丹两种,五一小长假期间,我们的观赏牡丹开得漫山遍野,吸引了大量游客;如今观赏牡丹谢去,油用牡丹进入了结籽期。”唐山供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艳告诉记者,在这里种植的大约一万亩牡丹中,油用牡丹占到了50%以上。“去年油用牡丹销售收入达到600万元。今年,该项目油用牡丹能带来约1200万元的收入。”

而在同属北部山区的遵化市沙石峪村,经济林释放景观效能的同时,还被植入文化元素,成为旅游业发展中的人文景观。

上世纪六十年代,沙石峪村因“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当代愚公”精神而享誉全国。走进今天的沙石峪村,一条平整宽敞的村路蜿蜒开来,路的两旁,新植下的海棠树迎风伸展着枝杈。

“过去,我们的富民产业主要是葡萄,沙石峪的‘玫瑰香’名满京津冀。”村党支部书记周国军告诉记者,自2017年起,沙石峪在村中栽种万棵海棠树,寓意“海棠依旧”,表达沙石峪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的决心。

“种下这些海棠,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也为乡村造林注入了文化元素,为沙石峪‘红色旅游’增添了人文景观。”周国军说。(记者曹智、汤润清 见习记者郝东伟)

来源:河北新闻网

相关新闻:

唐山市公安局开展专项行动 让接处警再快1分钟

唐山市政府颁布《唐山市居住证实施办法》

印尼与澳洲组合来唐表演“双人瑜伽”助力开启公益瑜伽疗愈行动

工业退城又一役:唐山两座92米高废弃冷却塔爆破拆除

丁绣峰出席市政府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