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地区新闻 石家庄 正文

灵寿:五代青铜匠 两代铸鼎人

时间:2019-05-20 16:30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王三妮、王英洁父子探讨“感恩鼎”模板。

5月17日,阳光明媚。灵寿县青廉村村西一处高岗上,有一所恬静的院落,灵寿县中山青铜工艺厂就坐落在这里。72岁的王三妮在门口扫地,44岁的王英洁则在制作室的一尊蜡模上专心刻着铭文。院里,摆放着已经做好的和正在制作的青铜器的模型或半成品。“我们没有机器,全是手工。”王英洁的妻子白路燕说。自然,他们刚刚开始制作的“感恩鼎”也是纯手工制作,20多道工序,预计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工。

一颗匠心

时隔60年,现年72岁的王三妮仍然能够记得自己在十二三岁时做的第一件手工艺品——烟袋锅。对青铜匠人来说,小小的烟袋锅是最易学的,即便如此,他也做了四五天,做出来后虽然样子很丑,但颇有成就感。

在王三妮的记忆中,他从小就看着爷爷、父亲在做烟袋锅、小香炉、铜勺……种地间隙,走街串巷卖青铜器挣点手艺钱,养家糊口。王英洁从父亲口中得知,爷爷的爷爷就在做青铜器,到他这代,是第五代了。从第一个烟袋锅开始,王三妮成了手艺人。跟爷爷、父亲相比,王三妮手巧、脑子活,正式接过衣钵后,创新了很多新产品,并且在1999年注册成立了灵寿县中山青铜工艺厂,把家里的小作坊变成了工厂。

王英洁的匠人之路不像父亲那样平坦。作为一个有想法的七零后,他原本是看不上这门手艺的,因为过程枯燥,挣钱太少。王英洁十几岁外出打工,闯了几年后回到家,才慢慢体悟到青铜器铸造中蕴含的厚重与余韵,从而专注于此。继承了父亲“手巧、脑子活”的基因,王英洁改良了青铜器制造的部分工艺,一件模子不再只出一件产品,而是可以出一套产品,这使得工厂的产量和效益大幅增加。2013年,他家的青铜制作工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两代感恩

一辈子跟泥土和青铜器打交道的王三妮信奉一条朴素的道理:“人家帮了咱,咱得懂得感恩。”就是这条朴素的价值观,让他在13年前自顾自地铸起了“告别田赋鼎”。

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税条例》正式被废止。这令王三妮兴奋不已,他算了一笔账:家中7口人,14亩地,每年要交农业税费532元,免除农业税后不但不交钱,政府还给补贴216元,里外算下来,一年直接受益748元。“鼎代表着权威,也是一种文化,我想通过铸鼎,把国家免除农业税这件大事告诉子孙后代,让他们永远记住。”王三妮说。

“告别田赋鼎”由青铜铸成,通高99厘米,最大直径82厘米,重252千克。鼎腹上部是《告别田赋》铭文,共计560字。文中历述田赋的变迁以及农民生活的变化。“告别田赋鼎”铸成后,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王三妮的想法与做法影响着儿子王英洁。“父亲知道我要铸鼎纪念国家大事,他笑了。我能感受到他那是发自内心的笑,那是想着他那份感恩的心,我们传承下去了。”王英洁说。2018年,国家出台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并于2019年开始实施。“我算了一笔账,按新的税法规定,我们每个月能省4000多元,算下来一年少交5万多元的税呢!”王英洁妻子白路燕高兴地说。对于爱人铸鼎感恩的想法,白路燕第一个支持,她把这个想法也告诉了登门讲解减税降费政策的灵寿县税务局干部。

世代传承

新政惠民,心存感恩。如何表达这份对党和国家的拳拳感念之心?或许有人会发条朋友圈,发条微博或抖音,而王三妮和王英洁父子两代青铜匠选择了铸鼎。选择铸鼎,不单单因为这是他们传家的本领,还因为他们坚信,唯有青铜的质地与分量,最能传递朴素的情感;唯鼎之尊贵,方可铭记家国大事。

铸鼎需要20多道工序:修蜡、制壳、融蜡、化铜、浇铸、打磨……而且鼎愈大,愈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按照设计,“感恩鼎”通高201.9厘米,寓意2019年;鼎足高70厘米,寓意新中国成立70周年;鼎形参照我国出土的最大的鼎——后母戊方鼎。据考证,后母戊鼎是商代国君为祭祀其母戊所铸,“感恩鼎”比照此形,寓意对祖国母亲的感恩。

王英洁说,铸这尊鼎需要耗费几个月的时间,他会在今年十一前铸成,以自己的方式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不为别的,只为铭记。

“感恩鼎”上的铭文,王英洁已经在写了。他说,铭文不仅要记录国家减税降费给企业带来的利好,还要记录这个新时代。自己是匠人,也是农民,家乡越变越美,日子越过越好,他要代表广大农民,说出自己的心声。(文/图 记者 范文龙 刘文静 刘勇峰)

相关新闻:

出行提示:石家庄祁连街施工请注意绕行

石家庄机场将启用机动车不礼让行人抓拍设备

国际庄不多见的暴马丁香开了 这些地可观赏

石家庄市五个家庭上榜“全国最美家庭”

石家庄市征集《石家庄脱贫攻坚纪实》优秀摄影作品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