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地区新闻 秦皇岛 正文

海港区农民兴起按需生产定期配送新模式

时间:2021-02-09 17:53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张重厚)“今年养的2000只鸡已经全卖完了!”春节前,河北秦皇岛海港区石门寨镇北峪村村民李成养殖的“花椒鸡”已经销售一空,销售火爆程度,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

从愁“卖”到愁“送不过来”,是李成盯住产品品质,抓住线上推广,从思路到行动转变的结果。石门寨镇北峪村盛产花椒。1998年,李成承包了50亩地种植花椒树。2014年,他发现用花椒籽和杂粮喂养的鸡,肉质嫩、油脂少、营养健康,于是买了300多只鸡,散养在花椒树下。本以为“花椒鸡”会供不应求,不料因为缺少销售渠道和推广宣传,“花椒鸡”的知晓范围小、销量低。2016年,海港医院的驻村工作组帮李成在微信群里销售。至此,刷新了李成对互联网的认知。“觉得好吃,就互相介绍,人就越来越多。” 李成说,微信群里有600多人,每年卖几千只鸡丝毫不成问题,他也始终牢记驻村工作组的叮嘱,要以“品质为王”,诚信经营。

在李成的带动下,村民们也开始在花椒树下散养“花椒鸡”,他无偿代卖和配送,销售种类也从“花椒鸡”,扩展到猪肉、羊肉、小米、柿子等“土产品”。2020年“花椒鸡”和各类农产品销售没有受到疫情的冲击,李成归结,“农民也要适应互联网时代,转变传统销售方式,通过线上推广,以好产品凝聚客户。”

于危机中育新机,佳境生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光也“盯上”了微信群销售农产品的模式,“去年春节,疫情防控最严的时候,外人进不了村子,蔬菜采摘这块儿受到冲击,我就赶紧找出路,在微信朋友圈卖货,接受微信群预订,根据订单配送到到小区、单位门口,整体收入没受到疫情影响。”

李春光是驻操营镇六瓦房村的种植达人,从2000年开始建大棚种黄瓜、西红柿,到2019年已经成了年收入30多万的农业大户。“环长城旅游公路从我家门口过,来采摘的游客多,以前我只是偶尔去市区送货。”李春光说,原来到市区送货要靠导航,现在市区的线路图就在脑子里,疫情危机“逼”他走出村子,也走宽了路子。每周一、三、五到市区送货,李春光会将蔬菜放在小区门口的便民快递柜中,这样既能做到不进小区,无接触送货,又能减少等待顾客的时间,提高配送效率。

“别人涨价,我不涨。别人降价,我不降。我的种植成本相对固定,产品品质一如既往,所以顾客信我!”这是李春光的“生意经”。临近春节,李春光家的农产品进入了供不应求的状态,“平常我每周一、三、五送,这两天都打乱了,两天送一次供不上了。今天,我拉出来800斤西红柿,400斤黄瓜,恐怕还不够。”

现在,李春光还学会了在快手平台上“秀”自家蔬菜,他说2021年有信心拓展网络销售渠道。

品质和创新,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对于这一点,秦皇岛清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建华有更深的认知,“农作物有生长周期,有机蔬菜种植起来又非常麻烦,品质受季节、时间、温度、甚至是茬口的影响。而消费者希望全年都能吃上有机蔬菜,需要比较稳定的供应。为了解决供需矛盾,我就发展会员制,种植之前,先询问顾客喜欢吃什么蔬菜,大概能吃多少,多长时间配送一次等,按照顾客的需求规划种植。”

按需生产,定期配送,是王建华的生产销售模式。秦皇岛清溪农业种植园占地面积50亩,有8个大棚和少量空地,种着30多种蔬菜,供应五六十户家庭。“我们会提前一天在群里告诉会员现在都有什么菜,然后让会员点,点什么就送什么。每周送菜两次,每次每个家庭不少于7斤蔬菜,如果产出的菜还有剩余,都分送给会员。”王建华介绍。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和互联网经济与农业的结合,海港区越来越多的农户和农业企业探索新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从微信群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到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及直播平台,他们都在努力尝试。当然,农产品的质量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正如王建华所说:“我保证品质,他保证价格!”

来源:河北新闻网

相关新闻:

高速交警秦皇岛大队开展专项行动重拳打击面包车违法

秦皇岛市委常委班子召开2020年度民主生活会

秦皇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就地过年”新闻发布会

秦皇岛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胜利闭幕

秦皇岛“一带一路·语见精彩” 外语兴趣班冬令营开营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19001943号-5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