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地区新闻 衡水 正文

衡水市枣强县:用实干实绩书写高质量脱贫答卷

时间:2021-04-27 11:31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记者王铁卯

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一直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向贫困发起总攻,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伴随着“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嘹亮号角,枣强县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摆到了重中之重的地位,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积极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交出了优异答卷。

2018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摘掉了贫困县帽子;2020年,枣强县5384户贫困户、10309贫困人口全部实现高质量脱贫,133个贫困村全部实现高标准出列,如期兑现对全县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实现完美收官。

扛起政治责任 健全组织体系

以国家之任为任,以百姓之心为心。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枣强县坚定不移扛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行系统性工程谋划和推进,持续向贫困堡垒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锋。

枣强县立足打造坚强有力的指挥体系,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双指挥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脱贫攻坚指挥部,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领导小组会和指挥部会议,研究分析产业就业、政策落实、问题整改、项目资金等重大议题,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推动脱贫攻坚深入开展。从此,贫困村、贫困户、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成为了县委、县政府牵挂的心头大事。每到基层一线,主要领导必看脱贫攻坚,经常进行暗访调研,了解真实情况,掌握最新信息。同时,严格落实县领导遍访包联制度,县级领导干部每人包联1个乡镇、1个贫困村、2户贫困户,364名科局级领导干部包联贫困户723户,定期走访贫困村、贫困户,询民情、问民需、解民忧,赢得百姓的称赞和信赖。

脱贫攻坚是一场时间长、跨度广、难度大的持久仗,要打赢这场硬仗,必须要有一支不畏困难、信念坚定、作风过硬的“铁军”。枣强县统筹一切力量,调动一切资源,选配了一批事业心强、工作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脱贫攻坚中。脱贫攻坚以来,133个驻村工作队、先后3个批次931名驻村干部吃在村、住在村,市县乡三级1590名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边缘部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与此同时,动员有文化、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致富带头人回村任职,带领农村发展和群众致富。脱贫攻坚期间,5批次的31个驻村工作队、79名驻村干部受到全省表彰,涌现出因劳累过度殉职在驻村一线的任毛庄村第一书记张洪涛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军令如山,脱贫责任高于天。为压实各级责任,枣强县每月定期召开脱贫攻坚“擂台赛”,围绕产业就业、“三保障”政策落实、驻村帮扶、档案规范、问题整改等内容,结合督查暗访发现的亮点和问题,乡镇、部门和工作队围绕主题、逐个上阵,展示风采、攻擂打擂,剖析不足、自我加压,这种“点穴式”擂台赛的形式,传导了压力,激发了斗志,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强化顶层设计 打造扶贫体系

产业是致富之源、脱贫之基。做好脱贫工作,抓好产业是关键。

枣强县始终把贫困人口的稳定增收作为主攻方向,在完善光伏发电和入股分红项目的同时,积极研究探索扶贫新路径,形成了“5+3+N”扶贫产业就业体系。

“5”,即打造以“集中养殖、贫困户参与”为特点的扶贫奶牛、扶贫肉羊、扶贫蜜蜂、扶贫蛋鸭、扶贫合同猪5大特色养殖产业。以扶贫奶牛为例,枣强县通过构建“政银企户保”金融服务体系,打造“政府风险补偿资金+担保基金+合作商业银行+合作保险公司+供销社+扶贫办+投资担保公司+农业龙头企业+农户”九位一体金融支农扶贫模式。由县供销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政府贴息贷款用于购买奶牛,奶牛由养殖龙头企业统一托养、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牛奶,独立核算,年底分红。贫困户除支付养殖成本费用外,每年可收入5000多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能到养殖企业打工,实现养殖利润+打工收入的双重收益保障。5大特色养殖产业共带动贫困户843户。

“3”,即打造以“自种自管、政策补贴”为特点的人均半亩经济林、小杂粮(节水作物)和以“集中种植、贫困户参与”为特点的香玲核桃3大生态种植产业。以小杂粮项目为例,枣强县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引导贫困户种植高粱、谷子、马铃薯等杂粮类高效节水作物,每亩补贴500元,做到产前、产中、产后“四结对”:与农资门店结对,贫困户购买农资费用优惠10%-20%。与农技人员结对,开展“百名技术人员下基层”活动,田间“问诊”、点对点技术指导。与社会服务组织结对,实行免费深耕,播种、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服务费用优惠5%-10%。与农业企业结对,按市场价格收购贫困户种植的杂粮。3大生态种植产业共带动贫困户4573户。

“N”,即以“扶志务工、结对帮扶”为特点的劳务输转、公益岗位、劳动技能培训等N条就业路径。枣强县鼓励贫困群众走出家门,到省外、县外务工。2020年全县贫困人口跨省务工268人、省内县外务工261人。依托县域民营企业资源优势,统筹用工企业与贫困劳动力需求。五年来共开展各类招聘活动11场,为贫困劳动力提供皮毛加工、农业种植、商贸等就业岗位。针对年龄偏大、劳动力偏弱的群众群众,开发设立保洁员、河道安全巡查员、秸秆焚烧巡查员等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524名,帮助“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人员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坚持“扶智”与“扶技”并行,针对贫困群众不同的就业愿望和需求,量身定做培训“菜单”,采取“岗位+培训机构+贫困人口”的方式,开展家政服务、焊接技术、特色种植养殖、电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实现培训就业一体化,助力贫困群众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不断提升脱贫内生动力。N条就业路径共带动就业3094人。

2020年,枣强县在夯实原有产业基础上,谋划实施“三花一林”特色产业扶贫项目,种植金银花、玫瑰花、高油酸花生和杜仲叶林。按全县贫困户人均1亩的标准,种植金银花“北花一号”1万多亩,建设玫瑰花和杜仲叶林示范基地各1个,建成高油酸花生示范基地5000亩,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两重产业全覆盖,三重覆盖率92.7%。其中,金银花项目,可实现贫困户每年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三花一林”项目是枣强县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的一次大胆创新和有益尝试,通过规模化、现代化的产业培育,带动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成功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100例。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强化脱贫质量

“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关系着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效,也关心着民生和民心。

围绕学有所教,枣强县大力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在全面摸排基础上,瞄准厌学、残疾、因家庭思想观念辍学这三类学生,建立县、乡、村、学校4本适龄儿童少年台账和控辍保学台账,实行动态更新、销号管理,辍学一个标注一个,复学一个销号一个,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失学。加大投入力度,五年来共发放各类资助资金4732万元,惠及学生64224人次,补充乡村教师674名,规划建设两类学校项目92个,购置各类教育教学设备2.95万件(套)。

围绕病有所医,枣强县针对因病致贫这个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设立贫困人口医疗保障专项基金,住院费用落实三重保障后,个人实际报销比例达不到90%的差额部分,由第四重医疗保障专项基金进行兜底。脱贫攻坚以来,贫困人口三重保障共报销医疗费用1.2185亿元,惠及131567人次;第四重医疗保障共报销医疗费用517.22万元,惠及5317人次。成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80个,对患有高血压等四类慢性病的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每季度随访一次,对患有脑血管病等六类慢性病的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每年发放一次健康教育处方。由于慢性病防控水平的提高,枣强县在2019年荣获“河北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称号。

围绕住有所居,枣强县对农村住房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普查,投入资金1378.2万元,改造农村危房1249户,其中新建527户、维修722户。同时,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安全状况录入住房安全有保障手机核验APP系统,实现及时上报、及时报警、及时处置,确保了所有贫困户的住房安全。

围绕饮水安全,枣强县实施地下水综合治理水源置换、农村饮水安全设备和管道改造提升项目,全县14座农村水厂设备完成更新改造,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饮用长江水,彻底改变农村居民饮用高氟水的历史,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称赞。

围绕困有所帮,枣强县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稳步提高低保、特困标准,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2016年的2904元提高到5004元,农村特困保障标准由2016年的3600元提高到6504元。积极推进贫困失能半失能人员集中供养,目前全县已有394名失能半失能贫困群众入住供养机构。

栉风沐雨砥砺行,春华秋实满庭芳。枣强县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扶贫措施,让全县贫困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贫困村发展能力全面增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全县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也由2014年的2000多元,增长到2020年的13075.8元,同比增长26.56%,是2014年的4倍多。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成为新的光荣使命。枣强县将高扬“接续奋斗启新程,勇往直前再出发”主旋律,继续开拓奋进、携手前行,共同书写更加波澜壮阔的壮丽史诗,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来源:衡水新闻网

相关新闻:

衡水湖自然小屋:模拟环境与影音结合 展示衡水湖生态环境

衡水中学高一师生“毅行八十华里”磨砺坚强意志

衡水市开展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整治行动

我国首条海洋漂浮输油软管在景县诞生

衡水98家食品企业获得先进管理体系认证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19001943号-5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