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地区新闻 衡水 正文

让扶贫保障网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时间:2020-06-28 17:29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让扶贫保障网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枣强县创新扶贫模式助农脱贫工作纪实

采摘香瓜。 李金刚 摄

近年来,枣强县始终把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的要求,在因地制宜选好“5+3+N”产业体系(5大特色养殖产业,3大生态种植产业,百企联千户、公益岗位、扶贫车间等N条就业路径)后,统筹兼顾、务实运作,在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孝心扶贫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具有枣强特色的扶贫新模式,让扶贫保障网越织越密,切实保障了脱贫攻坚跑赢“最后一公里”,脱贫路上不掉一户、不落一人,托起了百姓稳稳的幸福。

“两花一林”产业:走出绿色发展与精准扶贫新模式

今年,枣强县在夯实原有产业基础上,结合实际谋划了金银花、玫瑰花、杜仲叶林的“两花一林”产业,成为枣强县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的又一大胆创新和有益尝试,更充分体现了枣强县决策者的全局观、长远意识和良苦用心。

在枣强县,“两花一林”产业既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又通过规模化、现代化的产业培育,带动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要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大力培育产业龙头企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使枣强发展更快、实力更强。”今年4月18日,省委书记王东峰在枣强县调研时给出了这样的叮咛和期望。枣强县在谋划和选择“两花一林”产业时,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不仅仅赋予了其助推经济和扶贫功能,还充分考虑到其生态修复功能。

“搞好产业不仅要算好经济账,更要算好生态账。”枣强县委副书记门保彬如是说。据了解,为了谋划这一项目,枣强县委书记和县农业农村局专家奔波了半年多的时间,可谓费尽心思。

枣强县水资源形势严峻,原本就是缺水区,加上多年来农业生产用水造成地下水源匮乏,已形成漏斗区,不得不连续多年通过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改善这一现状。另外,枣强县的土地资源丰富,适于发展林牧业。这里的土壤矿物质养分较为丰富,但有机质、速效氮、磷养分缺乏,易受旱涝、盐碱化威胁。

“两花一林”具备耐贫瘠、易种植、好管理、收益期长(可达30年)的特性。金银花、玫瑰花属灌木,还可作为绿化树种种植,能起到景观效果;杜仲树树干通直、树叶浓密紧凑,是理想的生态建设城乡绿化树种,其根系发达,具有很强的水土保持能力,可用于流域治理、防风固沙、荒山绿化等。

“两花一林”项目确定了,枣强县统筹兼顾谋布局,很快做出决定:绿化造林与“两花一林”种植齐头并进,而且,要用好沿路沿线、规模大方、房前屋后“三类资源”,着力解决好种植用地问题。

于是,在大广高速、邢德线、肃临线等主干线路两侧,县政府统一征地绿化造林,林下种花;在部分村镇及其道路两侧打造种植示范带;各乡镇利用造林大方或农业园区规模种植;各行政村利用集体用地、闲散土地发展庭院林花经济。

截至目前,枣强种植金银花10598亩,实现贫困户人均1亩金银花全覆盖;种植大马士革玫瑰示范区3500亩,示范新品种1500株。在现有杜仲树300亩的基础上,依托吉祥现代农业园区谋划发展杜仲叶林1000亩。

枣强县在培育“两花一林”产业时,还注重延长产业链条,使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枣强县除了积极筹划金银花生产基地,还计划在生态旅游区栽植金银花,每年6月至10月的开花期,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又能闻花香、采花茶、泡茶饮,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每年5月1日前后举办的玫瑰节,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2018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八里庄村,正在全力打造全国单体最大、产业链最全、科技含量最高的玫瑰产业特色小镇;作为经济林产业建设工程的一部分,枣强以中国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为科技支撑,在肖张镇建设50亩以上的百草园和研发基地,在郑昔路以北区域建立杜仲种植基地,并推进杜仲工厂化生产。

为了让农户吃上“定心丸”,枣强专门制订了防范和处置风险的有效措施。中国金银花行业的龙头企业山东九间棚集团与枣强签订合作协议,在枣强成立分公司,安排技术人员跟踪指导金银花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保证金银花优质高产,并签订了产品回收合同,实行保底价格60元/公斤回收,若市场价高于60元/公斤,以质论价,农户不必担心金银花的销路问题。

枣强县创新并利用“两种模式”(“资产收益”和“联农带贫”模式)在“两花一林”产业中,搭建起贫困户与产业发展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及解决好主体责任和收益分配问题。

“资产收益”即“林下借地、托管运营、乡镇统筹、收益共享”模式,具体政策和步骤为,县财政提供1586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支持,由乡镇委托专业合作社管理,实施“种管销”一体化运营。产业收益实行村级二次差异化分配,贫困村列入集体收入,非贫困村列入委托管理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直接分红,有劳动能力和弱劳动能力的,通过参与公益岗位获取收入,贫困户人均年可获得收益2000元。

而“联农带贫”则为“借地托管、带苗入社、联农带贫、抱团发展”。贫困户携种苗入股村级合作社,在集体用地、农村空宅等闲散土地进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管理,乡镇验收合格后给予贫困户成本补贴,收益由村集体、贫困户、非贫困户合理分配。同时,村级合作社对其他农户赊供种苗,次年产生收益后收回垫资,收益归农户所有。

“‘两种模式’匹配了贫困群众的参与能力和实际需求,调动了贫困户的参与意愿,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因而获得大家广泛支持。”门保彬解释。

目前,全县11个乡镇已与吉祥、欣苑等17个农业专业合作社达成合作意向,进行托管经营。

消费扶贫:农产品蹚出脱贫致富路

继2018年9月枣强县顺利退出贫困县序列后,为进一步提升脱贫质量,枣强县积极组织动员爱心企业、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团体等多方面社会力量,通过“以购代捐”“以购代帮”等形式,购买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农副产品,实现结对帮扶、公益联结,开展定向直供直销机关、学校、医院和企事业单位食堂活动,以多种方式打通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社会各界积极投身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这些公司要的量大,地里种的粮食、蔬菜根本不愁卖,收入也增加了。”在枣强县举办的消费扶贫对接交流大会上,枣强镇杨苏村贫困户苏宝振乐开了花,他与爱心企业现场签署了7000斤玉米的订购协议。全县各企业、各驻村工作队充分挖掘贫困村的社会资源,大力培育当地的扶贫产业,通过消费扶贫将社会资源与产业有效联结,有益的探索和创新使得典型案例不断涌现。

王均乡依托美景合作社,实施“扶贫乌鸡”项目,企业免费提供鸡苗,让贫困户饲养,再由企业回收鸡蛋,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马屯镇西良党村驻村工作队引导种植扶贫林的贫困户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优质谷子46亩,经积极联系,“扶贫小米”进入到枣强中学、王均中学等各大学校的食堂,并与京东衡水扶贫馆签订合作协议,实行“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枣强县人民医院餐厅已累计收购枣强镇杨苏村贫困户种植的白菜、萝卜、南瓜等农副产品550余公斤。王均乡刘进伯村驻村工作队发动移动公司衡水分公司订购贫困户苹果近1.5万公斤,实现贫困户创收近5万元。2019年11月5日,枣强县举办的消费扶贫对接交流大会上,玉米、小米、花生油、蜜薯等贫困村、贫困户的农副产品购销两旺,当日成交额达到4万多元。2020年4月30日,枣强县工商联与深州鲜天下集团达成签订协议,对全县所有贫困村贫困户的农副产品实施定向上门收购,并建立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已收购该县1万余元的农副产品……

目前,全县贫困村已全部脱贫出列;剩余91户贫困户将于今年脱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42元,同比增长10.7%,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1个百分点。

孝心养老扶贫:让贫困老人脱贫有道养老无忧

孤寡老人群体脱贫因为要面临脱贫和养老的双重问题,是扶贫工作的难点。对此,枣强县以孝心养老扶贫模式,为农村贫困老人脱贫打开了一条新路子。以孝道文化为纽带,既为贫困老人们提供了一种制度上的保障,又营造了尊老、爱老、敬老、孝老的社会风尚。

2019年以来,枣强县按照“村民自治、家庭为主、子女首孝、社会互助”的原则,将农村户籍65周岁以上的常住贫困老人纳入孝心养老对象。以村为单位,设立孝心养老公益金,以贫困老人每人每月150元的标准,由子女按季度缴纳“孝心款”,通过村级“补助款”、社会“爱心款”、捐助“慈善款”等方式给予10%的配套补助金,每人每月最高补助15元,努力打造“子女尽责、集体担责、社会分责、政府履责”的农村贫困老人脱贫新路子。

5月13日,张秀屯村孝心养老理事会把165元“孝心养老公益金”送到71岁的高殿峰手中。前几年,高殿峰的老伴因癌症花了不少钱,平时又不愿跟儿女张口要钱,他的日子过得很紧巴。自从有了公益金后,他的日子改善了不少。

“每月有养老金,还能领165元公益金,钱够花了,生活也有了保障。”高殿峰如是说,幸福的微笑堆满了他的脸。

张秀屯村村党支部书记高世库介绍,在枣强县扶贫办指导下,2019年村里成立了孝心养老理事会,成员由村干部、民调委员、老党员以及威信较高的群众担任,监督孝心养老承诺执行情况以及孝心养老公益金的筹集、管理、使用工作等。经过宣传发动、摸底调查,张秀屯村确定了14户贫困户作为孝心养老对象,共包括贫困老人17名。

“村里与这些贫困户及其子女讲明政策,自愿与村里签订了赡养协议书。”高世库指着村公开栏里的“孝心榜”说,“以贫困老人每人每月150元的标准,由子女缴纳‘孝心款’,村里通过光伏发电等集体收入每人每月补助15元,按月发放到贫困老人手里。”

孝心养老理事会按季度收取“孝心款”,并在村里的文化活动广场张榜公布。“孝敬老人本来就是子女应该做的,现在村里还发放补助,这既保障贫困老人的生活,又树立了孝敬老人的社会风气。”“榜上有名”的村民张文影说。这种模式也受到村里年轻人的赞同,“孝心”也成了村里人争相践行的新风尚。

目前,枣强县已经在410个村开展孝心养老扶贫工作,共1127户、1499人被确定为孝心养老对象,全县累计筹集资金155万余元,累计发放资金近147万元。与此同时,枣强县还运用“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活动载体,开展“好儿女”“好儿媳”“十佳孝星”等群众性评比活动,将赡养老人作为重要内容和标准,不断促进农村贫困老人老有所养。

“孝心养老活动的开展,对进一步弘扬孝善文化,引导和督促子女履行好赡养、照顾老人的义务,突出孝善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解决农村贫困老人的脱贫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赞同。”枣强县县委书记谢志强介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是其中一大内容。对于广大农村而言,孝善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特殊位置。枣强县将继续从实践中探索,突出子女孝老养老的主体作用,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为农村贫困老人提供物质和精神保障,确保脱贫攻坚路上不落一人。”( 刘鲜 周春旺)


来源:衡水晚报

相关新闻:

饶阳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做成群众身边的“民心工程”

废墟蝶变桃花源

一双老布鞋 踩出的“麻唐”健康扶贫产业

端午节临近 粽子销售渐火

河北衡水: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