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地区新闻 邯郸 正文

肥乡:农民自建文化大院

时间:2017-11-20 10:29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上有天桥、下有地道、中间有民俗博物馆……在肥乡区北营村根祖文化广场北面,一处农民自建的文化大院每天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这个文化大院的主人叫王福臣,今年54岁,是北营村的一位普通农民,平时虽以种地为生,却热心公益事业,面对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一所文化大院成了萦绕在王福臣心头的一个梦想。

“现在孩子生活好了,用的都是现代化的东西,根本不认识以前家里干活用的犁、斗、耙、簸箕、风箱、独轮木车等生产生活器具了。所以,我觉得建农村文化大院,首先得从建民俗博物馆开始。”确定了目标,王福臣着手搜集民间民俗器具。几年来,他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跑遍了肥乡、曲周及周边其他县、乡、村,收集了大量不同时期的生产生活用品和民俗器具。同时,他还去各地民俗馆取经、交流。2010年1月份,在他的努力和社会各界帮助下,一个集古书、瓷枕、煤油灯、小石磨、古钱币等为一体的“私立民俗博物馆”终于建成了。

王福臣告诉笔者,民间的一砖一瓦、一锅一碗、一盆一罐的变化,都折射着一个时代、一个时期的变迁,都是人类繁衍的基石和见证。民俗不俗,它是生命延续的根,是现代文明的脉。

由于到“民俗博物馆”参观学习的村民越来越多,人一多,就有愿意唱的,愿意跳的。王福臣觉得非常高兴,咱农民生活好了,凑在一起乐和乐和,多好呀。

于是从2012年起,王福臣决定将自家的老房子进行重新整修,先后建起了专门的民俗展览室、文化活动室,又将后院进行了扩建平整,硬化了地面,购置了威风锣鼓、水鼓、跑竹马等伴奏家什和服装道具,每天一到傍晚,小院子里咚咚呛、咚咚呛地响起来,伴着锣鼓的节奏,扭动着欢快的舞步,附近农民自发到王福臣的院子里跳健身舞、扭秧歌。

2015年2月,他把20多个有共同爱好的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北营村农民演出队,自编自演了威风锣鼓、水鼓、坐扁担、上刀山、跑竹马、拉花车、豁杆等十五六个民俗表演项目,利用农闲季节,走村串乡为群众进行表演。“去年演出30场次,今年计划演出50场次,目前已经完成40场次演出了。”王福臣乐呵呵地说。

多年来,王福臣为文化大院倾注了心血。为了让活动的农民都有兴趣,2015年8月,他按照村里老人的指点,对院子里的抗日地道遗存进行了挖掘整理,建成1000多米的“地下长城”。2017年8月,他多方筹资5万余元,在院子东面修建了高5米、长17米的高空玻璃天桥。并以玻璃天桥为连接,在南北屋顶搭建起彩钢简易房,养殖了孔雀、鸽子、荷兰鼠等观赏动物,形成“上有天桥、下有地道、中间有民俗博物馆”的独特景观。

如今,王福臣的文化大院每年举办杏花诗会、民间年会、重阳敬老等各种民间文化活动,吸引大批文人墨客参加和四方游客参观,不但是大家公认的民俗文化基地,还注重继承和保护非遗文化,成功将威风锣鼓、坐扁担、上刀山、豁杆等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福臣说:“我喜欢跟大家在一起,咱农民就应该这么乐和。一边传播文化,一边健身娱乐,这是我办文化大院的初衷,我快60了,身子骨还硬朗,文化大院会一直办下去。”(李运强)

相关新闻:

邯郸:“微爱接力”关爱农村留守娃(组图)

磁县全面完成45项灾后重建项目

环保税明年开征 邯郸市执行三档税额标准

邯郸全市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召开

省委讲师团在邯郸开展“送理论下基层”活动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