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地区新闻 承德 正文

拼命三十年 初心终不改——记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滦平

时间:2019-07-08 10:46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拼命三十年 初心终不改

——记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滦平县周台子村党委书记范振喜

0026.jpg

范振喜(右一)向来周台子村参观考察的客人介绍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为给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以榜样的力量带动新时代生态强市、魅力承德建设,本网开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紫塞先锋风采录”专栏,主要刊发近年来承德市涌现出的先进典型。

拼命!

滦平县周台子村党委书记范振喜一直在拼命!

在乡亲们的眼中,范振喜的这种拼命劲儿,从他在32年前当上周台子村党支部书记开始,从未发生过改变。

周台子已经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富裕村,范振喜连续当选为党的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并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退伍军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农模范人物”“全国最美基层干部”。日前,范振喜获评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并于6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疾病缠身的老范早已实现大家眼中的“功成名就”,也该去“享受生活”了,可他为啥还这么拼?

这个让好多人迷惑的答案,一直装在范振喜的心里。

拼命,为了乡亲们的信任

“我们周台子村村民的日子过得非常踏实、非常瓷实。我对我们周台子的未来非常有信心。我‘不贪大、不求洋’,就想给老百姓托住底。在托住底的基础上,能够实现稳步地往前走。我相信我们周台子一定会一年比一年好!”

“我们周台子。”这是范振喜对村里一直以来的叫法。因为在他的心里,早已把自己和周台子村绑定在一起了。

回忆起32年前,范振喜说,周台子村集体只有两间破房子,一张缺腿儿破桌子,一个没有摇把的破电话和一个三条腿的凳子。村里还欠着8万元外债,人均收入仅360元。

富日子好过,穷家难当。老支书退下来了,村里却再没人愿意挑起这副担子。党员和群众将这份信任给了25岁的退伍军人范振喜。

“冲这份信任,我也要干出个样来!”

面对“一穷二乱人心散”的村庄,刚当上当家人的范振喜,觉得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让周台子变个样,让乡亲们不再吃苦受穷。

这是范振喜的初心!很简单,很直接。

所以,年轻的范振喜像上足了发条,没日没夜地忙碌了起来。

分田到户时,村集体的牛马车具、犁锄锨镐,都作价卖给了村民。本该一手交钱一手拿物,有些村民却领了东西不付钱。时间一长,欠账的想赖账,交了钱和没买的都觉得吃了亏,矛盾由此而生。范振喜和班子成员分组包片,逐户清欠。

有一个欠款大户,范振喜去了三次也没把欠款收上来。第四次去,对方还想打人。范振喜急了,出门钻进牛棚牵起牛缰绳:“我不当这个支书行,但你不还账就得拿物顶,谁也甭想占集体便宜!”看到范振喜不怕横,这户村民最终服软交了钱。

3个月后,陈年老账全部清理完毕,村子外债由此还清。

治完乱,范振喜开始着手治穷,村集体经济成为首要突破口。

村里有六七个零散的矿点,都被个人占着,也不给村里交承包费。范振喜的二哥范振礼就是村里的开矿大户之一。范振喜决定拿二哥“开刀”,收回矿点归集体管理。

“我没你这个兄弟!”范振礼大怒。

“你多挣钱只是咱家的福,可大伙儿把我推到党支部书记这个位置上,我就得为全村人谋福。”范振喜一次次往他家跑。

面对范振喜的坚定和执着,二哥最终交出了矿点,改由村里统一管理。其他矿点见范振喜秉公办事,也都主动完善合同,理顺了承包关系。收回矿点后,村里每年增收10多万元。

可也有人恨他。一天夜里,“哐”的一声,一块石头飞进屋里,砸在他媳妇头上,鲜血直流。事后,有人劝他“少得罪人”。范振喜说:“这是有人想占集体便宜,过不了我这关,就冲这一石头,我更要主持公道,维护好大伙儿的利益!”

接着,范振喜领着大伙儿栽果树、扩稻田、建浴盆厂……1991年,人均收入达1100元,在全县率先脱贫。乡亲们翘起大拇指:“振喜还真行,是当家的料!”

拼命,为了乡亲们的大爱

1992年春天,当了村党支部书记5年的范振喜患了血癌,这一年他30岁。为治病范振喜要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如果做骨髓移植手术,光押金就要10万元,那时候万元户都少,更别说是10万元钱。”当时范振喜对妻子说,这病不治了。

然而,就在几天里,党组织、乡亲们凑齐了10万元,多年与范振喜不来往的二哥为他捐献了骨髓。4个多月后,范振喜闯过了最危险的排异期。出院时,医生再三嘱咐他静养两年,但他一回村,就执意去处理村务。“我这条命是大家给的,我得拼尽全力报答乡亲们!”

对于养老的问题,范振喜是最上心的。多年来,周台子村一直坚持给60岁以上的老人发“零花钱”。

“从1991年开始,我们周台子每月给每位60岁以上的老人给发2元钱,一年一共24元钱。那会村集体收入仅仅是17万元。后来,每月30、60、80,再到100、150,一点一点儿慢慢涨起来。这个是啥钱呢?是给老人的买药钱。”范振喜说。

他清楚地记得,在药铺,他看见有个老太太手哆嗦着,打开用手绢包着的小包儿,里面有硬币、有毛票,用来买点安乃近之类的药。“在村党支部书记的位置上,怎么着也要想办法,把老人的吃药钱给解决了。”范振喜心里暗暗地想。

“后来我路过村里,偶然听见有个叫闫秀玉(音)的老太太跟别人唠嗑时说‘咱们村选出这个小书记,太有福了’。”

2009年,周台子村建起了老年公寓。70岁以上、够条件的老人都可以免费住,老年人在一起下象棋、打扑克、遛弯儿都很高兴,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这些年,这个村没出现过一起因为赡养老人出现家庭矛盾的事儿。

“干了半天,不就是为大家谋幸福吗?什么是幸福,这就叫幸福!”说起这些事,范振喜记忆犹新,“这是我认为这些年干得最好的一件事。”

2010年左右,有位名叫王贺朝(音)的台湾人,80多岁了。他到北京办事,看到报纸上介绍周台子村,就慕名而来参观。

看完以后他特别激动,说什么都要跟范振喜见面。当时范振喜在石家庄开会,于是两人约在了北京。一见面,王贺朝(音)就哭了。他说:“回到家里,我第一时间就要用电话,打给我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儿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大陆北方贫困山区的一个山坳里,老年人能过上这样幸福的晚年生活。”

“为百姓干事,心一定要摆得正。心正,才能发挥出自己的能量,这能量是巨大的。”范振喜说。

在周台子村村委会,记者看到了两张特殊的单据。

第一张,范振喜家刷墙,家里无处做饭,刷墙工人在村伙房吃了三顿饭,范振喜向村财务支付了费用。

第二张,1996年,为方便范振喜工作,经村班子研究,把原加工厂5间房子卖给他,作价3000元。后来范振喜又投资翻修,2004年1月19日卖给他人,作价3.5万元,增值3.2万元,范振喜坚持将增值部分交给村集体。

这些年,周台子村的财务、生育指标、低保对象和各项惠农政策,以及党绩、政绩和法律、法规等问题,都及时公布到公示栏,接受村民监督。

“作为村党委书记,一定要警醒自己,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农村基层干部首先自己要监督自己。”范振喜说,“这样才对得起村民的信任。”

拼命,为了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

“昨晚村委会开会开到凌晨1点,讨论如何规划村党史教育馆。稍等我几分钟,我吃个药去。”在采访间隙,范振喜说。

现在,范振喜身患心肌梗塞、脑梗塞等多种病症,一只眼睛视力也在下降。他经历了多次大手术,每天要服用十几种药物,但他依旧在不停奋斗。

2004年,坐落在周台子村的国有企业启星矿业改制,不少人建议范振喜以个人名义买下来,每年至少有几千万元纯利润。但这也是村集体经济获得大发展的一个难得机会。

范振喜毅然选择后者。通过改善经营,2010年周台子村年生产总值超4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

到了2013年,周台子村铁矿年产值近3亿元,范振喜却做出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把矿卖掉!

那时钢铁行业还未进入“寒冬”,但范振喜敏锐地意识到,单纯靠铁矿业,发展难以持久。他一次次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梳理村子的发展脉络。

最终,经村民表决同意,铁矿以3.6亿元的价格成功拍卖。靠着这笔收入,周台子村开展多元投资,现在每年稳定收入在1500万元以上。

“作为农村基层干部,最重要的是如何理解、诠释‘主动’这两个字。”范振喜说,周台子村,所干的一切,没有一件事是“上面”派的,都是“主动”干的。

通过几十年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周台子走出了一条对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有着广泛借鉴意义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条路如何稳步走下去?

“我们周台子要响应党中央号召,在新的发展上找到突破口,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具体一点就是乡村文化、现代农业、高质量农业、党组建设,特别是培训教育产业搞起来。”

“在中组部和农业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帮助下,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落户于周台子村。”范振喜说,基地采取“农村是课堂、农民是教师、现场是教材”的培训模式,突出范振喜式先进人物、周台子村式先进集体的典型引领示范作用。下一步,周台子村要把培训基地上升到一个产业去经营、去拓展,努力发展成中国北方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培训小镇。

“别看农村小,村干部官小,这是我们党最基层的组织,穿针引线,是桥梁,是纽带。老百姓在看着我们,党员在看着我们,班子成员在看着我们。”范振喜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于我来说,什么是初心?是人心、是党心、是民心。”

“任何时候都要凝聚共识,思过去,谋发展,必须走在农村发展的前列,把好的传统发展起来,不辜负组织,更不辜负百姓。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必须不忘初心,坚守初心。”范振喜说,他们要建立“百年名村”,一步一个脚印,把路走实、走稳、走远——“这是我,也是我们全村人的心愿”。 (记者关鹏玉)

来源:承德日报

相关新闻:

生态优先 围场“突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绿色

承德市生态环境局公开8起环境违法典型案件

矛盾纠纷不出村是如何做到的——宽城峪耳崖镇后庄村创新社会治理

再也不怕被盗了 围场为电动车“上牌”

承德市区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