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地区新闻 承德 正文

接受月光的邀请

时间:2018-09-23 21:24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接受月光的邀请

在中华民族心灵的河流上,中秋,不仅是一个喜庆的节日,也是一种深沉的感念。月饼如环,寄托团圆之思;朗月似镜,写照人生境界。在这传统之“脉”中,盛满中华精神之风、中华民族之根、中华文化之魂。中秋,还是跨越时空不绝如缕的文化乡愁!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此情此景,你是否得偿所愿归家赏月?万千思绪凝练成最强烈的情感——思国怀远。

中秋节,承载着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情感认同。此时此刻,我们不妨接受月光的邀请,来一场思接千载的对话,感受社会生活之下传统的深沉潜流,体会这一文化符号中蕴含的精神价值。

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到“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再到“此生此月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千百年来,“月明中秋”早已融入血液、化入思绪,成为存于个体的文化基因。

古人在中秋佳节吟诗填词,纾解乡愁,抒怀言志,离不开修齐治平、家国情怀。在望月抒怀的诗词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流传千古的名句不知感动了多少离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承载了世间浓重的秋思;“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用圆满的明月衬托了不尽的乡愁;“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在清寂的环境中怎不慷慨悲歌;“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用如此沉重刚烈的句子,来表达归心似箭之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古也好,今也罢,都蕴含着难以化解的文化乡愁。如李攀龙的“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望”;陈毅的“明月当头思远举,豪英满座饮长虹”;台湾民谣“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欢聚时刻,我们不能忘记,有些人已无法亲历这份喜悦与期待。他们中,有的是将论文写在祖国山水的李保国、钟扬们,有的是一腔热血书生报国的黄大年、南仁东们,还有的是奔波在扶贫攻坚最前沿的廖俊波、王新法们。当欢聚成为记忆、太阳重新升起,珍惜前人的无私奉献,继续书写一代人的无悔征程。这才是中秋节延续至今并将延续下去的最大意义。

当然,明月固然让人产生乡愁,产生人生感慨,但也会带来美丽清幽的环境。“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等等,将中秋夜的清幽静美刻画得如梦如幻。

不管是喜秋,还是悲秋,中秋都是一个美好的节日。有月时,不妨赏月,管它会不会“阴晴圆缺”;“且喜人间好时节”,管它是否“玉蟾清冷桂花孤”,只管看它那“照彻乾坤,印彻山河”的壮丽美景罢。无月时,就像陈著那样,相信天总会晴的,“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

明月如镜,照见昨天,也照见今天、明天。让我们一起接受月光的邀请,在赓续传统中走向未来。(寇占文)

相关新闻:

承德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承德市“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兴隆举行

承德市开展“五级两规一导则”体系建设工作督导检查

承德市严查月饼质量欢乐安全过中秋

承德市2018年劣质散煤管控“百日会战”打响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