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地区新闻 承德 正文

让绿色成为发展“最美底色”

时间:2017-07-16 10:43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承德市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加快建设生态强市魅力承德综述

55 年前,漫天黄沙遮日,沙尘暴径直袭北京。

55 年后,百万亩林海矗立,为华北守御风沙。

京津冀的“绿色长城”——塞罕坝机械林场经过三代人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奋斗,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成为首都和华北地区的水源卫士、风沙屏障,用生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绿色传奇。

塞罕坝和再造塞罕坝的奇迹,让人们记住的不仅仅是绿潮的涌动,更有精神的传承,“忠于使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是承德人民干事创业、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不竭精神动力。

成功争列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试点市,创立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承德模式,“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经验在全国推广……在塞罕坝精神的引领下,全市上下崇尚实干、狠抓落实、事争一流、立说立行,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就。

树旗立帜——

以塞罕坝精神为引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追梦不止

2014 年2 月,中央领导同志对塞罕坝机械林场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同年4 月28 日,中宣部在中央电视台授予塞罕坝机械林场“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并向全社会发布。同年5 月,塞罕坝机械林场再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从此,塞罕坝精神走向全国。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中央、省级新闻媒体来承深度采访,宣传弘扬塞罕坝精神,先后采写深度报道200 余篇。380 余万承德人民为之骄傲,更以此为榜样奋力前行。

市委将塞罕坝机械林场先进群体作为长期关注和培育的重大典型。2015 年12 月9 日至10 日,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召开,号召全市人民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创造辉煌业绩。随后,承德市成立了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活动领导小组,把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作为全市“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

2016 年3 月10 日,市委以电视直播的形式举行了全市弘扬塞罕坝精神先进事迹报告会,编印事迹材料,推动塞罕坝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全市上下掀起了弘扬塞罕坝精神的热潮。

为更好地弘扬塞罕坝精神,凝聚建设生态强市、魅力承德的强大精神动力,纪录片《中国绿宝石——塞罕坝》、电视剧《功勋树》和主题话剧《塞罕坝》等一批反映塞罕坝精神的影视作品正加快推进。

在塞罕坝精神的引领下,全市上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追梦不止。一年来,投放银企帮扶资金190 亿元,为企业减负13 亿元,帮助120 家企业正常生产。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841 个,完成投资1124 亿元。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市场主体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14%和39.7%。着力培育壮大“十大绿色产业”,引进德鸣大数据产业园、南开大学大数据研究院等大数据电子信息项目30 个,总投资685 亿元。

启动实施天然矿泉水、山泉水开发项目21 个,农夫山泉、汇源等6 家饮品名企落户承德。7 个贫困县与京津建立结对帮扶工作体系,与天津签署“1+4”战略合作协议,与北京朝阳医院等5 家知名医疗机构深度合作。

坚守底线——

千方百计送出“一泓清水”,绿色发展之路永不停歇

习近平总书记将张承地区定位于“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考虑解决京津周边贫困问题”,这对承德市来说,既是压力,更是责任。

要切实将这一要求落到实处,就必须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为此,承德市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坚守政治底线和“山绿、水清、天蓝、地洁”底线,创新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加强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改种玉米每亩节水600 立方米,10.3 万亩‘稻改旱’每年节水量相当于5 个多西湖。”2007 年起,密云水库上游潮河两岸11236 户承德农民将7.1万亩水田改做了旱地。

1983 年,潘家口水库承德库区3 万农民响应“引滦入津”号召,舍农保水,或搬离或后迁。30 多年后,库区1 万多名渔民为保证供天津用水质量再次弃渔保水。去年11 月以来,他们拆掉了潘家口水库中全部38982 个网箱, 打捞出成鱼、半成鱼、鱼苗4445 万公斤,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半年。

为保证向京津供水安全,承德市近10 年来先后取缔“五小”污染企业1410 家,禁上项目2200 多个,年减少利税50 亿元,今后三年将完成60 平方公里损毁山体复垦披绿,转产转型矿山企业400 家,淘汰取缔矿山企业300 家。

……

一系列举措与牺牲换来的是京津的“一泓清水”。目前,承德市年自生水量达到37.6亿立方米,出境断面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已初步建成滦潮河上游水源涵养林、沿边沿坝防风固沙林、低山丘陵水保经济林等五大防护林为主的生态屏障,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7.67%,森林涵养水源能力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了18.5 倍,滦河、潮河、辽河、大凌河四大水系年产水量的1/3 送往京津。

如今,京津冀“水源地”已成了承德的一块“金字招牌”。去年至今,承德市21 个天然矿泉水和山泉水项目总投资达95.5 亿元。目前,全市饮用水生产企业达到25 家,设计产能380 万吨,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6 亿元,带动直接和相关就业近万人。天然山泉水、文化旅游及医疗康养、清洁能源等“十大绿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4.3%,超过传统“两黑”(黑色金属采选及黑色金属冶炼)产业10 个百分点,承德主导产业完成了绿色转变。

脱贫有路——

构筑绿色产业体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空气也能拿来卖?”6 月28 日,在第十五届中国(承德)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上,一款罐装650 毫升、将7 升空气压缩其中的“塞罕坝牌”森林空气吸引了海内外客商的关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已经成为承德人民的共识,我们必须让这么好的资源存在得更有价值。”作为空气净化及新风行业的领军企业,承德避暑山庄旅游集团森林空气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要传递的是“高品质森林新鲜空气”理念。森林空气科技开发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000 万元,一期计划投资500 万元。目前,一期建设已近尾声,开始进入试生产阶段。下一步,“塞罕坝牌”森林空气将正式推向市场进行销售。

良好的生态不仅成为了京津冀的生态屏障,也是承德“脱贫摘帽、全面小康”的关键。

走进宽城塌山乡北场村,川、沟、坡上到处都是成片的板栗树。每棵板栗树下都有一排用遮荫网盖着的小棚子,轻轻揭开,一朵朵硕大的栗蘑便呈现在眼前。

“以前栗农种板栗树只知道卖栗子,没想到树下空间也是宝,种栗蘑一亩地能增收5000 多元。”栗农孟昭华看着自己种植的栗蘑笑得合不拢嘴。

如今,承德已建成苹果、板栗、山楂、山杏、沙棘等七大经济林产业基地925 万亩,农民人均拥有12.78 亩林地、3.42 亩经济林、1.25 亩果树,年人均林果收入2836 元。这里的山场林海,还培育出了全国最大的山楂生产加工企业、全国最大的山杏仁加工企业和全国最大的果壳活性炭生产基地。

承德市着眼于提升塞罕坝的典型示范作用,坚定不移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全面落实“12345”总体目标,全力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打造环首都脱贫攻坚示范区,构建独具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培育了“十大绿色产业”,全面推行“五合一”精准对接模式,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三年攻坚”,建设“水权、排污权、碳排放、节能量”四个跨区域交易平台,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区域碳汇交易,探索实施了“GDP+GEP”双重评价考核机制等,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与此同时,在塞罕坝精神的鼓舞引领下,全市人民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确保2018 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020 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工地上、果园里、田地中……一个个汗流浃背的身影在忙碌着,他们虽不是塞罕坝人,但在塞罕坝精神的引领下,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忠于使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真谛。让我们以塞罕坝精神为榜样,挺起脊梁,坚定不移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开创生态强市、魅力承德建设新局面。

承德日报记者王畅

相关新闻:

宽城满族自治县松岭镇服务民生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围场成为全国重要储备林基地

滦平县精心打造“畅、安、舒、美、绿”公路

宽城桲椤台镇椴木峪村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隆化创新形式确保十九大精神宣讲全覆盖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